国外健在的心理学家有哪些?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0 07:50:25
最好说明其学派,国籍

艾森克(1916~ ) 英国心理学家。1933年在伦敦大学大学院学习。受英国F.高尔顿、C.E.斯皮尔曼、C.C.伯特等人的心理测量传统的影响,开始从事智力研究。后将智力研究的方法扩展到人格研究中;创建了人格理论的一个至要学派,出版了一系列有关这方面的著作,如《人格的生物学基础》《人格的结构与测量》《人格的测量》《人格与个体差异》等。

  艾森克用因素分析方法研究人格特质,提出人格结构四层理论。他认为,通过因素分析研究特质所得结果和类型研究有一致性。他又通过精神医学诊断、问卷、动作测验身体差异研究,收集资料,作因素分析,发现神经质次元和内、外向次元有相关,提出人格维度理论。1964年他以内外向为一维,以神经质倾向为另一维(表现为情绪稳定的一端和情绪不稳定的一端),绘制成人格结构图,从两维空间中可找出各种特质。

  默里,亨利(1893—?)美国心理学家。1893年生于美国纽约市,1915年获哈佛大学历史专业学士学位。1919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后,任内科和外科医生。后入英国剑桥大学专攻生物化学,1927年获博士学位。因在求学期间受S.弗洛伊德与C.荣格心理学说的影响,开始转向人格心理学研究。后应哈佛大学之聘任心理学讲师、临床心理学教授。

  默里的人格理论接受了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童年期的重要性以及人格结构的观念,但同时也重视人格的社会因素。默里与弗洛伊德的一个重要区别是,他研究正常人的人格,而弗洛伊德则以患者为研究对象。默里以整体观研究人格理论,确认人格是由来自内部与外部的多种因素所决定的,因而个人的习惯、情结、情感、向往、抱负、愿望、想象、需求、梦、幻想以及知觉等的研究都使其感兴趣。默里把人的需要——“有目的动力”作为人格的中心概念。他指出,需要是一个假设性的结构,它表明了在大脑区域内的一种力量。这种力量是个体行为的动力性、目的性的源泉。它引起一系列行为反应,使个体从原有紧张的情境向解除紧张的情境变化。他认为需要与压力的结合产生主题。他把人的需要与压力在某一行为片断中的相互作用称之为主题。提出每一个体具有不同于他人的需要综合体,它与环境中的特定对象相联系,形成特定的反应方式,反映了主题倾向性。默里还与摩根合作设计了主题统觉测验,旨在了解被试与测验刺激“相互作用”后投射到故事中的需要和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