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都正街街名的来历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28 08:24:16
不用
尽快啊
那不用两个字是打错了!!!

长沙街名大都有些来历,五一路邮局旁的宝南街就源于清代宝南钱局。宝南街南端已于1951年修建五一路时拆除,今存北段。

清康熙七年(公元 1668年),驻长沙偏沉巡抚周召南经奏准自铸制钱,丁点沙建立湖南长沙府局,设炉20座,开铸重l钱4分的“康熙通宝”,背面铸有满,汉文“南’字标志。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湖南巡抚赵宏恩又奏准开铸“雍正通宝”,开炉5座,收黄铜器皿作原料,按铜铅各半配料,时称“黄钱”,背面用“宝南”二字作标志,钱局始称“宝南局”。据清光绪《湖南通志》载:‘称南宝南钱局“在长沙小吴门内,坐北向南,周以墙垣。”墙垣之外的街道始以“宝南”名之。

宝南局铸钱时停时铸。几次有影响的铸钱生产是:乾隆六年(公元 1741年)经户部奏准鼓铸“乾隆通宝”,重 1钱 2分,紫铜,白铅,黑铅各占50o%,41.5%和6.5%,另加锡2%,时称“青钱”。道光二十三年(公元1843年),巡抚吴其睿奏准对文职官员养廉银按钱1千文作银1两搭放制钱。由于银钱比价拉大,交易钱额增多,民间纷纷销毁制钱而改铸小钱。至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大钱在市面难以维持,宝南局遂将回收之大钱改铸成重1钱的“咸丰通宝”。市面私铸小钱者口增。光绪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巡抚陈宝箴为抑制私钱,改铸重八分八厘的制钱,不搭官俸、兵响,只供钱庄、铺商兑换。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机制当十铜元取代制钱。湖南光复后,制钱已少流通,终于1916年绝迹,但宝南街这个街名一直保留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