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自己的孩子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14 19:10:17
我刚做爸爸不久,在享受这份喜悦的时候,也在想该怎么去培养自己的小孩从小养成一个好习惯,从小开始培养孩子好的性格,从小培养小孩好的兴趣等等!请哪位高人指导一下或者介绍一本专门研究这类问题的书籍!谢谢

1. 学龄前
学龄前本来是孩子养成各种习惯的最重要的阶段。学龄前教育应该着重培养孩子的行为能力和理解能力,比如人际交往、尊重老人、讲究卫生…… 但是,我们国家由于人口众多、就业压力大等原因,更多的人是通过高考成绩来衡量一个人的水平。正是由于高考指挥棒的作用,我国的基础教育非常强大,四年级的学生就可以达到国外七年级的水平,尤其是数学。这就逼迫更多的家长将孩子的文化课学习时间提前到了学龄前。现在的孩子哪有什么快乐,哪有什么自由?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做法。儿童在学前,正是创造力和想象力飞速发展的时期。结果,被我们急功近利的家长给扼杀在摇篮中了。这也就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基础教育举世闻名的我国,至今没有一人获得诺贝尔奖了。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放开孩子的手,让他们尽情地玩吧;放开孩子的脚,让他们尽情地跑吧;放开孩子的大脑,让他们尽情地思考吧。(大意如此)不愧是大教育家,至理名言也。
2. 小学阶段
我国有一个成语叫做寓教于乐,学习也应如此。把握了知识的内在规律,掌握了良好的学习方法,学习效率就会很高,成绩自然很好,可谓事半功倍。成绩提高了,学习的兴趣更高了,就会形成良性循环。并且由此形成了主动学习,终身爱学习的习惯。
孔子说过:因材施教,即教育要有针对性。另外,一定要有长远打算,切不可急功近利。实际上,现在的老师只会搞机械式教学、填鸭式教学,把孩子都训练成机器人了。什么想象力、什么创造力、什么自主和自立能力,统统不许有。话又说回来了,把这些全算到老师的头上也不公平。老师的业绩和职称可是全体现在学生的学习成绩上了。至于成绩是怎么取得的,得到这些成绩的同时孩子付出了什么,对孩子终生的影响又如何,就很少有人关心了。
中国的家长呢?他们重视教育,却很少有人研究教育。所以,常常是高投入低产出,重金钱投入轻时间和精力的投入,重视眼前利益忽视长远影响。“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大家教育孩子的出发点,至于将来成不成材吗,反正我“尽力了”。分明是逃避责任吗?
3. 中学阶段
我孩子现在读小学,对中学我没有研究,弄巧不如藏拙吧。
4. 推荐几本好书
所谓好书,只不过是我看过的书当中,我认为比较好的。看的书有限,自身的认识也有限,我就姑且说之,大家就姑且听之吧。
卢勤(即知心姐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