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的几个问题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4 11:15:18
为什么太阳系,银河系等这些星系是扁平的,一个饼状的聚合体呢?

恒星在燃烧尽H后会坍缩,应该是缩小的,为什么会出现红巨星阶段?

超新星爆发是在红巨星阶段之后吗?

1 因为他们都在旋转,由于离心力的关系,一个球体在自转时,自然而然的会越来越扁。 设想有一个球体,做自转运动,在其赤道上的每一点都会有一个离心力,把这一点往外拉,就像我们坐车转弯的时候的感觉,推广一下,位于球体上的每一点,除了其自转轴上的两点外,别的点都承受的离心力 的拉扯,更具半径的不同会有不同,但和方向没关系,都是向外的,然后一个球就被越拉越扁越拉越变,事实上,太阳系在形成之初是没有那么便的。 如果推广一下解释的话,在太阳系和银河系形成之初,最最之初,他们都是球体,他们都在自转,速度都很快,物体自转时的能量叫做角动量
公式是= 质量 X 半径 X 旋转速度
由于受离心力的作用,太阳系和银河系越来越扁,越来越扁的结果就是半径变大了,由于没有外力作用,所以能量守恒,所以必须保持角动量不变。这是一个积的关系,半径增大了,只能通过减小另外一个或者两个变量来保持积不变,质量是不变的,所以唯一能变得就是旋转速度,所以银河系和太阳系的旋转速度越来越慢,一直到离心力=太阳系的引力和,然后太阳系或者银河系就处在了一个平衡状态。所以他们是扁的。
但上面所说的这些有一个前提,这个系统的中西质量必须非常大,太阳占了太阳系质量的99%,银河系的情况也类似,中心质量巨大无比,所以能够是扁。 对于一些没有巨大质量核心的星系,就不是这样了,他们就像一团云一样,里面的恒星都是都没规律的运动。

2。非常好的问题!!这个问题我以前也闹不明白,后来选了天体物理学的课程学分之后才明白的。
在核聚变H的时候恒星一般是一颗主序星,我们的太阳就是,它放出光的能量就是内部的氢,当内部的氢有一天被用完时,问题就来了。恒星的内部平衡是 恒星自身重力(或者叫引力)和内部核聚变产生的力之间的平衡,一旦燃料用光,热核反应的速率立即剧减,引力与核聚变之间的平衡打破了,引力占据了上风。有着氦核和氢外壳的恒星,在自身的重力下开始收缩,压强、密度和温度都随之升高,于是恒星外层尚未动用过的氢开始燃烧,外壳开始膨胀,而核心区在收缩。
在一亿度的高温下,恒星核区的氦原子核能够聚变成碳原子核,每三个氦核变成一个碳核,碳核又能再捕获别的氦核而形成氧核。这些新反应的速度完全不同于缓慢的氢聚变。它们像闪电一样快地突然起爆(氦闪耀),而恒星不得不尽可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