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言绝句《霜月》(李商隐)的赏析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7 00:57:25
初闻征燕已无蝉,百尺楼台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霜月》李商隐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台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文学作品,特别是诗歌,它的特点在于即景寓情,因象寄兴。诗人不仅是写生的妙手,而应该是随物赋形的化工。最通常的题材,在杰出的诗人的笔底,往往能够创造出一种高超优美的意境。读了李商隐的这首《霜月》,就有这样的感觉。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台水接天。”这首小诗的前两句是说,刚开始听到远行去南方的大雁的鸣叫声,蝉鸣就已经消声蹑迹了,我登上百尺高楼,极目远眺,水天连成一片。
这诗写的是深秋季节,树枝上已经听不到聒耳的蝉鸣,辽阔的长空里时时传来雁阵惊寒之声。再月白霜请的宵夜,高楼独倚,水光接天,望去一片澄澈空明。这两句诗是写环境背景。这环境是美妙想象的摇篮,它会唤起人们绝俗离尘的意念。后两句想象中的意境,是从前两句生发出来的。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小诗的后两句是说,霜神青女和月中嫦娥不怕寒冷,比一比冰清玉洁的美好姿容。
秋天,草木摇落而变衰,眼里看到的一切,都是萎约枯黄,黯然无色;可是清霄的月影霜痕,却显得分外光明皎洁。写霜月,不从霜月本身着笔,而写月中霜里的素蛾和青女;青女和素蛾在诗里是霜和月的象征的,这两位冰肌肉骨的绝代佳人,愈是在宵寒露冷之中,愈是见出雾鬓风鬟之美。她们绰约的仙姿之所以不同与庸俗脂粉,正因为它们具有耐旱的特性,经得起寒冷的考验啊!
在这里,诗人所描绘的不仅仅是秋夜的自然景象,而是勾摄了清秋的魂魄,霜月的精神。这精神是诗人从霜月交辉的夜景里发掘出来的自然之美,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在混浊的现实环境里追求美好、向往光明的深切愿望;是他性格中高标绝俗、耿介不随的一面的自然流露。
这首诗给与读者的美的享受,却大大超过了我们在类似的实际环境中所感受到那些。诗的形象明朗单纯,它的内涵是饱满而丰富的。
附录《霜月》李商隐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台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译文
刚开始听到远行去南方的大雁的鸣叫声,蝉鸣就已经销声匿迹了,我登上百尺高楼,极目远眺,水天连成一片。
霜神青女和月中嫦娥不怕寒冷,在寒月冷霜中争艳斗俏,比一比冰清玉洁的美好姿容。
注释
征雁:大雁春到北方,秋到南方,不惧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