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王星为什么被排除了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2 00:54:57
简单些,急用。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第26届大会的与会代表在布拉格投票表决出了有关太阳系行星定义的最终结果。根据这一新的行星定义,不再将传统“九大行星”之一的冥王星视为行星,而将其列入“矮行星”,太阳系从此后就只有八颗“行星”了。
因为科学家指出在这一新的行星定义上,行星和太阳系中的其他天体定义为不同的三类:“行星”指的是围绕太阳运转、自身引力足以克服其刚体力而使天体呈圆球状、并且能够清除其轨道附近其他物体的天体。“而符合这一条件的行星只有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冥王星不在其列。”
而同样具有足够质量、呈圆球形,但不能清除其轨道附近其他物体、同时不是一颗卫星的天体为第二类,即“矮行星”,冥王星是一颗“矮行星”。其他围绕太阳运转,但不符合上述条件的物体如太阳系小行星、绝大多数的海外天体、彗星和其他小天体被统称为“太阳系小天体”。
参考资料:http://www.morningpost.com.cn/article.asp?articleid=51106

简单来说它被排除因为它是矮行星(dwarf planet,亦称侏儒行星)是2006年8月24日国际天文联会重新对太阳系内天体分类后新增加的一组独立天体,此定义[1]仅适用於太阳系内。简单来说矮行星介乎於行星与太阳系小天体这两类之间,但会议后天文学家对此类天体定义仍有争论。随后并把三颗已知的天体:冥王星、原为1号小行星的谷神星与柯伊伯带天体阋神星划入矮行星之中;而该会未来亦会把外海王星天体或者小行星带的一些符合定义的太阳系天体划入矮行星之列。与行星定义的不同处只在矮行星未能清除在轨道上相邻的小天体,因而使冥王星从行星改列为矮行星,因为它未能清除柯伊伯带上邻近的小天体,而矮行星将选自传统中被认为是较小天体的小行星。

在过去,查龙一直被视为冥王星的卫星,因为到现在都还没有明确的规范来区分「双星」(这里指的是两颗行星、矮行星或小行星)与附属卫星。在第26届国际天文联会会员大会原来的决议草案中,查龙可能成为矮行星,原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