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11册11课长征背景资料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24 18:00:15
急需!各位大虾都来帮忙查查,多谢拉!

一九三四年十月间,中央红军主力从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作战略大转移,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康、甘肃、陕西等十一省,击溃了敌人多次的围追和堵截,战胜了军事上、政治上和自然界的无数艰险,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一九三五年十月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这首诗和《念奴娇·昆仑》、《清平乐·六盘山》都是在长征取得胜利时所作。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为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保存自己的实力,也为了北上抗日,挽救民族危亡,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一路上,红军战士击溃了敌军无数次围追堵截,他们跋山涉水,翻过连绵起伏的五岭,突破了乌江天险,四渡赤水,越过乌蒙山,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爬雪山,过草地,最后翻过岷山,历经十一个省,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总行程二万余里。
作为红军的领导人,毛泽东在经受了无数次考验后,如今,曙光在前,胜利在望,他心潮澎湃,满怀豪情地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那首诗的解释就算是资料啦!
《长征》是毛泽东同志于1935年10月写的一首气势磅礴、气壮山河的英雄颂诗,它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工农红军不怕任何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在教学流程中,我充分运用了现代教育手段,选准了媒体的最佳作用时机,艺术地再现了红军长征途中克服艰难险阻的动人情景,学生在潜心会文中领略了诗歌的意境美,深刻地感受了红军藐视困难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一、巧用媒体揭题,整体感知课文

根据教学实践我认识到:在一节课教学伊始,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尤为重要。运用现代教育媒体创设情境,使学生由开始的松弛、抑制状态转向积极、兴奋的状态,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教学《长征》时,我首先让学生倾听豪迈、激昂的《长征》歌,接着出现了简短的录象画面:在皑皑的千里雪山的背景下,一行行遒劲有力的大字渐次出现,伴随着慷慨、雄浑的课文朗读,《长征》一文的内容生动地呈现在学生面前。

不少学生对教师引入教学的方法摸得很透,平静、怠惰地坐在那里等待的学习,这是一种不良的心理状态。教学中,我巧用媒体揭题,采用了学生意想不到的教法,打破了学生所处于的平静状态,学生的心理活跃起来,他们首先从整体上感知了课文内容,这为深入展开教学创设了“预备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