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宁静以致远,.什么意思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0 15:03:55

【注意】
所谓出自《诸葛亮集》是以讹传讹,道听途说,胡乱复制,不明所以。

本句出处为汉·刘安《淮南子·主术训》:“是故非澹漠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淮南子·主术训》是西汉初年淮南王刘安(前179—前121年,汉高祖刘邦之孙厉王刘长之子,即汉武帝刘彻的叔父。)及门客李尚、苏飞、伍被等共同编著。那个事后诸葛亮还没出生。

***

澹泊明志,宁静致远

不追求名利,生活简朴以表现自己高尚的情趣;心情平稳沉着,专心致志,才可有所作为。

出处:汉·刘安《淮南子·主术训》:“是故非澹漠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非宁静无以致远”
如果不具备心情平稳沉着、专心致志,就不可能有所作为。

接下来说你的问题,如果你打错字的话,那么上一行就是答案;如果没打错字的话,那么“非宁静以致远”字面上因断句的不同,可以有两种解释:

非宁静,以致远:不具备心情平稳沉着、专心致志,才能有所作为。

非“宁静以致远”:否定“心情平稳沉着,专心致志,才可有所作为。”

(这里有淮南子全文的连结,有兴趣可以看看;出自《卷九:主术训》)
http://www.guoxue.com/zibu/huainanzi/hnzml.htm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出自诸葛亮54岁时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的《诫子书》。
诸葛草庐中门联:淡泊以明志 宁静而致远 此联出自第37回二顾草庐中。刘、关、张三人跟童子进诸葛草庐,至中门,刘备见门上大书一联。其大意是:不追求名利,生活简单朴素,才能显示出自己的志趣;不追求热闹,心境安宁清静,才能达到远大目标。通过此联揭示了诸葛亮的高尚德操。诸葛亮的《诫子书》中有这样两句话:“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本来是排阀句,小说作者以肯定句的形式取代了原来的否定之否定的形式,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