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是如何杀边让的?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6 08:36:40

曹操因为军粮耗尽退回兖州后不久,又发生了名士边让被杀事件,更是造成了兖州士大夫的恐慌,局势急转而下。边让被杀的原因,《三国志》、《后汉书》、《资治通鉴》等正史中均有记载:“讥议”曹操。边让在当时很有名气,深得兖州官吏和士族阶层的敬重,虽然史书未载边让之死的原因,但从时间上推理,极有可能是边让对曹操血洗徐州不满,加上曹操阉党之后的这种出身一直为世人所诟病,言语之间处处讥讽,终于让曹操忍无可忍,《资治通鉴》中说“操闻而杀之,并其妻子”的描述有两种意思:第一,边让的“讥议”并非当面对着曹操说的,因此当是在与兖州官吏和士族阶层私下谈论中提及的,由于边让的名气大,他的“讥议”引起了广泛的共鸣,对曹操在兖州的统治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曹操不得不杀边让;第二,“并其妻子”可见曹操对边让恨之入骨,反过来也可以说明边让“讥议”之恶毒、毒害之深远、影响之广泛,曹操此举是杀鸡敬猴。不过这次曹操的行为明显失算,没有料到所引发的严重后果。前面笔者提到:原本部分兖州官吏和士族阶层对曹操在兖州的存在就心存顾虑,血洗徐州让他们对曹操产生了心理恐惧,杀边让更是引发了巨大恐慌,原来的少数派意见如今就变成了共识,再加上老领导张邈早就心怀不满,叛乱是一件迟早的事情。

《演义》第十回记有曹操杀边让一事,说是曹操听到父亲曹嵩及一家被杀的消息,誓报杀父之仇,带领大军杀奔徐州。九江太守边让与陶谦交厚,闻知徐州有难,自引五千兵来救。曹操闻之大怒,使夏侯于路上截杀之。

考诸史籍,确有曹操杀边让的事,但时间及情节与《演义》都有出入。

◎蔡邕荐边让

据《后汉书·文苑列传》记载:边让,字文礼,陈留郡浚仪县人。少年时博学善辩,善于写作,作《章华赋》,名噪一时。大将军何进听说他的才名,征聘为令史。边让善于占射,能辞对,宾客满堂,莫不羡慕他的风采。大将军府的官员王朗、孔融等知名之士,都亲自登门拜访,和他结交。蔡邕很敬重他,大约在中平五年(公元188)左右,蔡邕正在亡命之时,给大将军何进写信,向他推荐边让。信中称赞边让“心通性达,口辩辞长。非礼不动,非法不言”。所以他的“阶级名位,亦宜超然”,不能“随辈而进”。(要破格提拔,不能论资排辈。)现在对边让是“大器小用”了,好像用煮牛的大鼎煮鸡一样。后来边让屡次升迁,官至九江太守。初平中,王室大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