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西人宗教信仰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8 05:57:59
一幅有关纳西人宗教信仰的图片的名称。提示:此图五彩斑斓。
谢谢!

纳西族
族名

“纳西”是该民族聚集的西部地区24万人的自称;东部地区多自称“纳汝”,还有部份地区自称“纳恒”、“纳”。“纳”在纳西语中有“大”或者“尊贵”的意思。“西”、“汝”、“恒”都有“人、族”的意思。过去东部地区的纳西人被称为“摩些”,新中国成立后统一确定为“纳西族”。

人口及分布

截止1990年该族人口为27.801万人。

主要分布在云南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其周围诸县及临近各县,四川省的盐源、盐边、木里和西藏的芒康等地亦有分布。

语言文字

纳西族讲纳西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分东、西两种方言。以金沙江为界,西部约20万人,内部能互相通话;东部中又分为三部份,各有土语,互相通话有困难。

早在一千多年前,纳西族人就创制了古老的原始象形文字--东巴文和一种音节文字哥巴文,这是至今世界上少有的还流传的民间活的象形文字。用这种文字写成的典籍称为<<东巴经>>,中国藏有9000册左右,世界其它各国藏有1.1万册左右。1957年设计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方案,现在通用汉文。

历史由来

渊源于南迁的古氏羌人的一个支系。其先民在晋代史籍中称“摩沙夷”、“磨些”,意思是“牧牛人”。他们先向南迁至岷江上游,又象西南方向迁到雅垄江流域,后又西迁至金沙江上游。唐代,他们聚集在丽江、永宁一带,先后被吐蕃(藏族)和南诏(彝族和白族的先民)所统治。三国时内部已有阶级分化,唐初曾建立越析诏(磨些诏),为六诏之一,后为南诏所灭。南诏统治者曾将上万户的磨些人迁到昆川地区,这些磨些人后来与白族融合。明初,不少戍边的汉人也融合到纳西族中。从明朝到清朝,一些首领先后被中央王朝授予世袭封建土司官职,其管辖地区基本上都已进入封建领主制发展阶段。尤其是清初实行“改土归流”后,纳西族封建社会得到进一步发展。

纳西族信仰“东巴教”,其他的我看不懂,你说的是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