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电路中,为什么导线的相接处更容易发热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5 01:36:34

如楼上所说,热功率还可以表示为P=U的平方/R
电压是220V 是一定的,热功率跟电阻成反比
因为是两跟导线想接 他的横截面要大很多比平常
R=L/S ... L一定(长度),S(导体横截面)越大R越小
这时 P就越大了!
你的明白了?

相接处有接触电阻(这是无法避免的),发热功率是P=I*I*R,所以容易发热。如果接触不良,不符合规范,那就更容易发热。

在电路中,热功率P=I^2*R,即在同一电路中某处的发热量取决于该处的电阻值。家庭电路中相接处一般采用手动接法(工业上均采用专门的压线端子压接,可保证导线对接面足够大),无法保证导线对接间的最大接触面,导致该处电阻值远大于正常的导线电阻值,因而发热量较其它处要大些,更容易发热。

锈蚀造成电阻增大就发热,尽量密封不透空气。

接触不良就产生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