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在文章中提出担当大任的人必须经过艰苦生活的磨炼,结合现实生活,谈谈你的看法。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2 00:19:51
孟子在文章中提出担当大任的人必须经过艰苦生活的磨炼,结合现实生活,谈谈你的看法。
急求!!!!!!!!!!!

舜发於畎亩之中,傅说举於版筑之间,胶鬲举於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於市。故天下将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告子下》)

  学习体会:
  舜从田野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苦役中被推举出来,胶鬲从鱼盐贩子中被推举出来,管夷吾从狱官手里被释放而推举出来,孙叔敖从(隐居)海边被推举出来,百里奚从(买卖奴隶)的市场中被推举出来。所以上天将把重大职责降落在某些人身上,就一定先使他的思想承受痛苦,使他的筋骨经受劳累,使他的肠胃忍受饥饿,使他的身上资财缺乏,做事的时候扰乱他的所作所为。这些都是上天用来锻炼他的意志,使他的性格坚强,增长他能力的手段。
  这段文章以舜、傅说、胶鬲、管夷吾、孙叔敖、百里奚为例,论述了要想承担重大职责,完成重大使命,必须首先于特殊艰苦环境中,在思想上、身体上、行为上经受极为痛苦的磨炼,使思想坚定,性格坚毅,意志顽强,本领过硬,这样方能不负众望,不辱使命,成就大业。
  人们,特别是年轻人,从此文中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如果立志承担重任,成就大业,就一定先到艰苦的生活环境中去磨炼。比方说,到农村去,到工厂矿山去,到老区去,到少数民族地区去,到边疆去,到普通劳苦大众中去,总之,要到一切特别艰难困苦的地方去,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拂乱其所为。从而磨练思想,铸就性格,锻炼意志,增长才干,提高综合素质,练成过硬本领,承担起建设国家、保卫国家、贡献社会,服务人民的历史重任。

  注释:
  (1)“舜”,舜,历来与尧并称,为传说中的圣王。 舜家境清贫,故从事各种体力劳动,经历坎坷。他曾经在历山耕耘种植。
  (2)“傅说”,商王武丁的大臣。傅说从政之前,身为奴隶,在傅岩版筑护路。
  (3)“胶鬲”殷商时人,起初隐居在商地。周文王将他推荐给殷纣王做大臣。
  (4)“管夷吾”,字仲,諡号敬,因以敬仲称之。颍上人。春秋时杰出的政治家。管仲早期经商赔本、做官被逐、打仗败北、辅佐公子纠沦为阶下囚。
  (5)“孙叔敖”,楚国名相,蒍氏,名敖,字叔敖。出生於郢都(纪南城) 北海子湖边白土裏(又称孙家山,今雨台山附近)。

孟子在文章中提出担当大任的人必须经过艰苦生活的磨炼,结合现实生活,谈谈你的看法。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提出担当大任的人必须经过艰苦生活的磨练。列举现当代生活中的例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提出担当大任的人必须经过艰苦生活的磨练,找一些现当代生活中的例子 表明诸葛亮感恩图报,请求担当大任的句子____作者提出的三点建议____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 《名人传》中的贝多芬如何在行动中体现孟子这句话的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故天将降大任于斯(是)人也。到底哪个是正确的? 《孟子·二章》中,是“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还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孟子“天下之大任-------”的全文 孟子“天降大任”的含义是什么 在孟子的一篇文章中提到了孙叔敖,这句话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