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基辛格定律?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5 15:41:41

1972年基辛格在北京发明的那条著名的“定律”:

“美国方面声明: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它重申它对由中国人自己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关心。”

这条定律顺利解决了美国与北京政府的建交。

简单来说就是基辛格制定的一种中美合作以及美国对华对台的政策。中美建交以来的30几年中美比较稳定的合作关系,基辛格功不可没。

亨利·阿尔弗雷德·基辛格,(英文:Henry Alfred Kissinger,1923年5月27日—),另译为:季辛吉,美国尼克松与福特政府国务卿,1973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在1968年至1977年间在美国外交事务中发挥了中心作用。

基辛格的外交政策纪录使得他成为一名争议性人物,例如记者Christopher Hitchens指责他为“战争罪犯”。

个人背景
基辛格原名海因茨·阿尔弗雷德·基辛格(Heinz Alfred Kissinger),出生于德国巴伐利亚州菲尔特市的一个犹太家庭。1938年,为了逃避阿道夫·希特勒的迫害,他举家移居到纽约市。基辛格在1943年6月19日归化成为美国公民。

尽管中学年代在曼哈顿北部的华盛顿高地度过,但他始终保留着显著的德语口音。基辛格晚上在乔治·华盛顿高中上学,白天则在一家剃须刷工厂打工。1943年,当他就读于纽约城市学院的时候,应征加入陆军,在第970反情报军团担任德语翻译。

基辛格在1950年以最优异的学业成绩取得了哈佛学院的文学士学位。都市传说说他是哈佛唯一以满分毕业的人,其实他在四年级得了一个乙级,而其他人则很罕见地以满分毕业。他分别于1952年及1954年获得哈佛大学的文学硕士和哲学博士。他题为《修复了的世界:梅特涅、卡西尔雷及和平的问题1812—22》的博士论文,常被说为是哈佛博士论文中最长的一篇。

作为一个渴望能对美国外交政策有更大的影响的开明的共和党人,基辛格成了纽约州州长纳尔逊·洛克菲勒的支持者和顾问,后者在1960年、1964年及1968年争取成为共和党总统提名人。在1968年,当理查德·尼克松明显地会成为共和党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