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评比下杜甫的《春望》和《忘岳》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4 18:45:34
要650个字不要太多
谢谢
- -! 的个分不就行了。。。

小兄弟,你只给5分,我给你写650字文章,你要知道,这通常要500分才行的,网上又没有参考资料,要一字一字地打上去的!
这两首诗写作时间相隔21年,无论是社会的变化还是诗人个人的人生际遇的变化,都让我们读这两首诗感觉是天壤之别。从一个意气风发的少年到一个历尽沧桑的日渐衰落的中年人,从开元盛世到安史之乱,写作背景确实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由于时间关系我不能给你做太详尽的分析,等你加分还是可以考虑的,但已经把你的问题做了简要的回答了。
一、《忘岳》有三首,你大概是指咏东岳泰山的吧!开元24年(公元736年),24岁的杜甫开始过裘马清狂的漫游生活。此诗即写于北游齐、赵时,是现存杜甫诗词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意气风发的朝气。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自远而近、时间是从朝而暮、并由望岳悬想将来的登岳。此诗已经刻录泰山石碑,实乃千古绝唱。

二、至德元年(756)8月,杜甫被安史叛军掳至长安。过了半年多囚徒一样的生活,这时长安已被抢掠一空,满目荒凉,而家人久别,存亡莫卜,诗 人家国之痛更加浓烈,便在第二年(757)暮春写下了这首触景生情的五言律诗。

前两句是望中所见,极概括,极沉痛。国家残破,河山尚存,只是江山换了主人。暮春时节,长安城中草木丛生,可见的人烟稀少,一片荒凉。诗人睹物伤怀,伤国之情油然而生,萧条悲凉。正如吴见思《杜诗论文》中写道:“杜诗有点一字而神理俱出者,如国破山河在,在字则兴废可悲;成春草木深,深字则荟蔚满目矣。”

颔联写花写鸟,紧扣诗题,借此来表达了诗人那种伤乱思家的感慨。因感叹时事,见悦目的花朵反而流泪;因深恨离别,听到悦耳的鸟声反而惊心。诗人感触异常。花鸟平时乃可娱之物,见之而泣,闻之而悲,足以见得诗人内心的忧伤。在此诗人运用了反衬手法,将悲情寓于美景之中,使悲欲悲,甚为绝妙,乃被千古传诵。

接下来写战争时间之长,家书的难得可贵。诗人那种忧时伤别的情感表现得更为深沉和具体。“烽火”句承“感时”句,“家书”句承“恨别”句,不仅层次分明,结构严谨,而且情感也一泻而下。

最后诗人将伤国忧时思家的情怀用具体的细节体现了出来。头上白发本来稀少,不断搔抓,就更少了。差不多连发簪也戴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