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解释几个句子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5 23:02:05
轻诺必寡信.
民无信不立.
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
有所其诺,纤毫必偿;有所期约,时刻不易.

轻诺必寡信。 《老子》
指你轻易的承诺别人,别人必然不会相信你。
民无信不立。 《论语》
没有诚信,一个人在世上就无法立身,也难以成事。
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庄子》
指大意是不真诚就不能打动别人。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 《礼记》
指诚实(名词)乃万物之根本;诚实(动词)乃做人之根本。
有所期诺,纤毫必偿;有所期约,时刻不易。 《袁氏世范》
指你承诺别人什么东西,就一定要给别人,纤毫都不能少;约定别人什么时间到,就时刻都不能迟。

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出自《庄子.渔父》。大意是不真诚就不能打动别人。中国有句俗语“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可以为这句话作注。这句话劝告人们,要以真诚待人,表里如一,不可虚伪。如果表面一套,心里一套,阳奉阴违,终究会露出马脚。就像《庄子》在这句话的下文所说,无论是“哭”是“怒”还是“亲”,都不能勉强做出样子给别人看,真情实感要发自内心,这样才能打动人。

个人文集 > 理事文集

诚者,天之道;思诚者,人之道(钱逊)
(2005-6-7 11:07:05)
作者:钱逊
此语出自《孟子·离娄上》。诚,真实无妄的意思。天指自然,天之道就是自然之道,或自然的规律。自然界的一切,宇宙万物都是实实在在的,真实的,没有虚假;真实是宇宙万物存在的基础;虚假就没有一切。所以说诚是天之道。人之道,是指做人的道理或法则。中国传统文化认为人道与天道一致,人道本于天道。《中庸》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教”;《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周易》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都反映了这种思维方式。讲到诚也是这样,既然诚是天之道,人之道就应该思诚;思诚就是追求诚。思诚者,人之道,就是说追求诚是做人的根本要求。这段话是从宇宙万物存在的现实和规律上说明了诚是宇宙万物存在的基础,因此也是为人的根本,这就从根本上论证了诚的意义。
作为人道的根本要求,诚渗透在一切方面。做人要诚实,不讲假话,不欺骗,不作弊,不掩盖错误缺点;与人交往要讲诚信,言必有信,说到做到,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