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河边有的卧兽,在哪?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8 10:21:18
我从电视看到,在北京的一条水岸边有个卧在岸边石台上,
用石头雕刻象是条龙或鳄鱼似的神兽。它在哪?到底有几处有?

在北京中轴线上,后门桥.
桥下有卧兽,其形状很特别,爬行动物,类似鄂鱼,但也有明显不同.具体自己可以去看下.
这个神兽是镇海的神兽-虫离.之所以出现在河边,因为传说它是龙的儿子,专门负责看管水里的怪兽,保护临水老百姓的安全.它的整个身体都爬在河岸.头是垂向水面的,眼睛直直盯着水面.
这个神兽在老北京的河边是很常见的,只不过由于历史原因,人们认识不够,经过4旧等等,现保存不多.
沿途工交线路 124路 5路 107路.
本人居住北京,如 此 问题可以留言

万宁桥(地安门桥)

万宁桥(俗称:后门桥) 位于北京城中轴线北段,地安门外大街中部。始建于元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因靠近海子(积水潭),初名“海子桥”。《析津志辑佚》载:“万宁桥,在玄武池东,名澄清闸。至元中建,在海子东。至元后复用石重修。虽更名万宁桥,人惟以海子桥名之。”清代,因其在地安门之北,地安门俗称后门,故桥亦称地安桥,俗称后门桥。《宸垣识略》记:“万宁桥在鼓楼南,名澄清闸,即今后门桥。”2000年12月此桥重修完工,根据北京大学教授侯仁之等专家建议,经北京市地名办公室批准,恢复万宁桥原名。

万宁桥是通惠河的重要枢纽。桥西设澄清闸,通过蓄水放闸,可以使沿京杭大运河北上的漕船直抵积水潭码头,对保障大都城的供给至关重要。明清后因河道阻塞,水上交通的作用消失,但在漕运史研究上仍具有重要价值。

万宁桥位居大都中心地带,处于水陆交通要津。特殊的地理环境使桥附近成为商贾云集之地。市廛骈阗,尤以酒肆为盛,“东风十里酒旗新”。延至明、清,依然繁嚣,“八窗都为酒人开”,文人雅士常常聚此小酌清言,饮罢,漫步湖畔,柳影荷香,韵致撩人。今天万宁桥一带仍旧是商业比较繁华地带。

万宁桥还是行政区划的界线。《光绪顺天府志》载:“桥南为中城,北属北城。”这说明清代以此桥作为中城与北城的分界。

万宁桥,初为木构,后改石筑。单孔拱券,长约34.6米,宽约17米。桥拱净跨度约7.2米,拱高约3.5米。东西两侧设栏板与望柱,两端戗抱鼓石。东侧有望柱13根,栏板12块,西侧有望柱16根,栏板15块。望柱,方形,莲花柱头,高约1.66米。栏板高约0.90米,宽约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