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愚痴对“咒”的翻译有所不解,望请大德指点!阿弥陀佛!功德无量!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1 01:17:02
阿弥陀佛!

本人愚见,经典的翻译包含 音意 与 意译 ,音译又由来于梵语,

如:阿弥陀佛 梵语为 Amita-buddha 。二者读音与字基本吻合!

又如:唵嘛呢叭咪吽 梵语为 Om Mani Pad-ma Hum 。二者读音与字基本吻合!

持咒最看重 发音 ,因为咒子是佛菩萨的语言,我们六道众生无法理解,所以其意义不需太了解。

但愚人发现有的咒子既无 意译 又和 梵语音译 有所差别,例如:
《心经》经末的咒子:
羯谛羯谛 波罗羯谛 波罗僧羯谛 菩提萨婆诃
梵语为 iti prajnaparamita-hridayam samaptam
(达雅他 嗡 嘎的嘎的 巴拉嘎的 巴拉桑嘎的 布地耶娑哈)。

又如:《大悲咒》
开头为 “南无喝啰怛那哆啰夜耶....”
梵语 开头为 “拿摩.喇得拿.得喇牙.牙。拿摩....”

愚人不知 《心经》的咒子 和 《大悲咒》 既不依 音译 但又无确实的意思,愚人愿知道古代翻经的大德高僧们是依何翻译的。

愚痴愿解如来真实意,望请诸位大德开示!阿弥陀佛!
大德cnfaye:咒子本无意,应 音译 呀!

大德qianbenbn:咒子既然不翻译的,为何咒的读法有种种版本?不统一为梵语音译?

这个情况应该有些复杂的吧,非一般人能够说的清楚的
不过就末学所了解的些微资料,作一下臆断,大概有以下几点原因:
首先,佛经翻译大多是唐宋以前完成的,其时汉语读音与现今的普通话相差甚远,这涉及到汉语语音变迁问题。所以,当时翻译的咒语以现代普通话的读音来读,当然便出现偏差,正如很多古诗现在读起来都不押韵一般。
其次,关于梵语的整理,是现代才发展起来的,就是说,古梵语大概是很久没人用了,对于这种整理的语言,其发音的准确性当然有些差错,更何况,即使一直使用着,古音和今音也有很大区别,汉语便是一个例证。所以,以现代整理的梵音来校对我们的古大德翻译的咒语,很可能就出现了不对应的问题。
另外,现在很多咒语的所谓梵音,多是通过藏语或者其他语转译的,与汉传佛经的来源或许有些不同,以致出现一些偏差。
并且,就当初翻译所依的梵本,也有很多种的,这可以通过同一部经可以有不同的译本,而各译本内容却有些微差别看出。
所以,师兄说《心经》咒子和《大悲咒》不依音译是不对的,需知,古来译经大师,哪个不是道行高深,更有像鸠摩罗什大师是过去七佛译师,且古时译场之盛,实集当时天下之精英,我们应当生出坚实的信心,相信大德所译实为佛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对于汉译咒语,因为我们无法探求其古音如何,也不能准确依照梵音持诵,就以现代汉语发音而持,亦未必不得感应。譬如大悲咒,汉地持诵颇多,感应亦颇多,皆是依着汉译的“南无喝啰怛那哆啰夜耶……”谁人敢说那是错误的?
所以,请师兄坚定信心,切实修行,早证正果
南无阿弥陀佛
以上只是末学陋见,或有不当之处,尚望谅解并指出则个。

咒 <动>
(呪俗作咒。会意。从口从兄。“兄”,“祝”的本字。“祝、呪本同一词。祝愿和诅呪是一件事的两面。本义:祝告)
同本义 [pray]
时夏大旱,…辅乃自暴庭中,慷慨呪曰。――《后汉书·谅辅传》
尸呪齐戒。――《淮南子·说山》
崇替在人,咒何预焉?――《文心雕龙》
又如:咒延(祝祷延年益寿);咒祝(祝祷祈福);咒愿(向天或神佛祷祝,希望顺遂或表示心愿)
诅咒,乞求神灵降祸 [curse]
忳咒曰:“有何枉状,可前求理乎?”――《后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