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破山寺后禅院改写!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5 01:11:40
快点!

天刚刚亮了些,我便独自一人漫步来到了这盼望以久破山寺。那初升的太阳挂在那高高的树梢之上,晶莹的露珠在柔和的阳光下格外耀眼。那弯弯曲曲的小路通向幽静的地方,就像我的人生那样,历经无数次的坎坷,小路两旁的竹子一棵挨着一棵,手拉着手,肩并着肩,一起向天上长去。仿佛是有什么困难都能携手共同走过。路的尽头是在红花绿柳掩映的那古老的禅房,显得是那样的清新、淡雅。看,青山那无限的风光与初日的阳光交相辉映,还真别有一番风味呢。鸟儿们也都被那迷人的山色所陶醉,一个个都愉悦地歌唱着。碧绿的潭水在微风的扶动下,泛起丝丝清波,使我的失意与孤独都在顷刻间消失了。我似乎也与这山色、澄波融为一体,静静感受着大自然带给我的快乐与无忧无虑。天地间的一切声音仿佛都静了下来,万物一片沉寂。只能听到那风带来悠悠钟磬的声音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 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 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 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 但馀钟磬音。

破山在今江苏常熟,寺指兴福寺,是南齐时郴州刺史倪德光施舍宅园改建的,到唐代已属古寺。诗中抒写清晨游寺后禅院的观感,笔调古朴,描写省净,兴象深微,意境浑融,艺术上相当完整,是盛唐山水诗中独具一格的名篇。

这首诗题咏的是佛寺禅院,抒发的是寄情山水的隐逸胸怀。诗人在清晨登破山,入兴福寺,旭日初升,光照山上树林。佛家称僧徒聚集的处所为“丛林”,所以“高林”兼有称颂禅院之意,在光照山林的景象中显露着礼赞佛宇之情。然后,诗人穿过寺中竹丛小路,走到幽深的后院,发现唱经礼佛的禅房就在后院花丛树林深处。这样幽静美妙的环境,使诗人惊叹,陶醉,忘情地欣赏起来。他举目望见寺后的青山焕发着日照的光彩,看见鸟儿自由自在地飞鸣欢唱;走到清清的水潭旁,只见天地和自己的身影在水中湛然空明,心中的尘世杂念顿时涤除。佛门即空门。佛家说,出家人禅定之后,“虽复饮食,而以禅悦为味”(《维摩经·方便品》),精神上极为纯净怡悦。此刻此景此情,诗人仿佛领悟到了空门禅悦的奥妙,摆脱尘世一切烦恼,象鸟儿那样自由自在,无忧无虑。似是大自然和人世间的所有其他声响都寂灭了,只有钟磬之音,这悠扬而宏亮的佛音引导人们进入纯净怡悦的境界。显然,诗人欣赏这禅院幽美绝世的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