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是怀着怎样的感情写《出师表》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4 08:08:24

《出师表》有前后两次。第一次诸葛亮是在平定南蛮之后又积蓄数年,资源丰富,国内安定,士气正旺时出征的,此时的他怀着必胜的信心。他写这篇《出师表》给后主,为了让后主坐镇后方安定大局,起码不能给自己添乱子,像后来的魏明帝就很信任司马懿。第二次的《后出师表》,诸葛亮之前已经打了败仗,士气低落,也就没有很多豪言壮语了。此时蜀国国力也内耗的利害,他自己心里也没底,但他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终于病逝五丈原,令后人扼腕。

刘备与诸葛亮的君臣关系之“和谐和美妙”(相对的),为历代有识之士赞不绝口,被视为封建社会中最理想、最完美的君臣关系的典范。作为接任者,刘禅能从父亲那里完整地承续到这种“和谐和美妙”的君臣关系,且把这种关系发展成了“黄金搭档”。
刘备临终前特意叮嘱:“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而事实上,对于事无巨细,大权独揽的诸葛亮,刘禅也基本上做到了凡事谦让,“以父事之”。按照常规,诸葛亮本应还政与刘禅。北伐前夕,诸葛亮依旧把22岁的刘禅当作孩子,特派心腹“监管”,“后主益严惮之”。不仅如此,还在《前出师表》中,透露出对刘禅的种种不满,象对待孩子一样提耳面教刘禅的“亲闲臣,远小人”,而青年天子刘禅从大局考虑,委曲求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