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壕吏中杜甫为何没被发现?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1 04:25:53

文学作品不像纪实的新闻通讯,不能把时间、地点、人物坐实去考究,尤其是诗歌哪怕是叙事诗也是如此。
可以理解为诗人当时在现场或者干脆就在老翁家,也可以理解为诗人当时根本就不在现场,整个故事是从别人那里听来的,为了增强现场感把自己写了进去。
文学创作就有这样一个特点,就是在有这件事的前提下,故事不必真的发生在石壕村,夜捉人时也不必只有老人和孩子,这都是通过作者加工提练的结果。所以更不必去深究作者这时在何处了。

杜甫当时是唐朝的一个小小的官,并且官吏是按户籍找人的杜甫又不是这里的人!(说通俗点是他的户口不在这里,就不用被抓)

他当时是在上任的路上,手里会有一些上任的凭证,所以是个做官的
杜甫是赶去上任的,有本子,还穿者官服。可以大摇大摆的在大街上走!
因为他当时在屋内并没有被差役发现,并且,,老妇也在差役要进去检查时主动提出了要去服役的请求.还有,杜甫本身也是个官,根本不会被抓去.

因为他在屋里。
或者是在外边即使是被发现了,因为他大小是个国家“干部”,所以二吏也不回难为他的。

对待"官"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啊~~`

杜甫是赶去上任的,有本子,还穿者官服。可以大摇大摆的在大街上走!

问:这首诗中,老翁逃走,老妇被抓,为什么杜甫没有被抓走呢?
答:杜甫,为了国家的兴亡 应牺牲百姓的幸福.所以杜甫根本就没有露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