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根寻源—关于我练的这几趟子母拳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1 04:43:40
1970年代初,喜爱中华武术长拳的我,经朋友介绍在北京从师一位练子母拳的师傅,我感觉这子母拳的拳法与普通长拳风格不同,例如其中的弹腿,脚掌横侧弹踢,弹踢目标为对方小腿,与通常我能见过的拳种不同,我曾觉得拳法老套并不如长拳好看。几年后,我又向别的师傅,朋友学练了长拳国家规定套路,以及民间的几种长拳套路。尽管我更喜欢后来学练的这几种长拳套路,但是拳友们仍表示赏识我原来练的子母拳。1980年左右,我练过的几路子母拳曾被看好,作为传统项目选送参加上海的武术竞赛。这说明众人眼里我练的这子母拳还是有风格有特点的。

到后来娶妻生子事业奋斗,热爱的武术渐渐被搁置了,多少年过去了的今天,当我温习练过得武术时,感到非常奇怪,我最喜欢的长拳或器械套路虽然以前常常练习,却几乎忘光了,而初学的子母拳虽然老套却仍能牢牢的记在脑里,还能连贯的比划练习下来,似乎在武术中,仍然应验那句流行的话,越是传统的越有生命力。

既然子母拳对我情有独钟,我就想进一步了解子母拳的渊源和来龙去脉。由于多年来,我未见过与我这几路子母拳相似的套路或拳法,所以更想知道子母拳究竟属于武术哪个门类,了解同行的动态。

为了进一步了解子母拳,我首先从网上搜索开始的,网上的搜索结果是,一部分把子母拳归类为查拳,有的讲岳氏连拳别名子母拳又名八翻手,还有的说子母拳是少林七星拳的别称。根据这些线索,我分别查阅了网上的相关视频,发现相关视频与我练得子母拳也并无相似的套路和动作,甚至风格也大相径庭。我不知道此子母拳是否彼子母拳,还是音同字不同,字同意不同? 此子母拳是否属于长拳种类。

总之,越想搞清楚,越是糊涂,盼望对武术深有研究的行家给予赐教。

中国[少摩拳]高级理论:
武术套路是散打之外壳.散打搏击是套路之精华........

还是要多[钻研]实战[武技]是你立足的保障........

参考资料:中国[少摩拳]网站........

首先,你要搞清楚,国际标准武术竞赛套路都是经过改编的,无论从风格还是动作细节都已经改变了许多,远远不能代表原来少林长拳的风格。为了好看,不惜改变了过去的打法。比如胸挺起来了,打拳胳膊伸直了,腿踢高了,等等。所以真正用于格斗的中国功夫在国家体委的手下被改造成了名符其实的花拳绣腿。

你用这种国标套路去衡量你学的传统拳术,不亦谬乎?当然会发现有根本的不同了。

其次,中国传统武术中被称为子母拳的拳术套路不少。有少林子母拳,子母连环拳,子母拳小架,岳氏子母拳等等,因此很难追根溯源。这种情况在中国武术中是比较常见的。因为拳术套路在流传过程中,情况比较复杂,相互学习交流和分支传承比较多,起名有时候也容易出现重名的情况,有可能一种拳本来是有一个源流,流传到几代之后,每个支派的人都对它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改进,结果多少年后已经面目全非了。你要想弄清楚所学拳的来龙去脉,最好的办法是找到当年的老师去询问,如果已经不在世,可以联系他的师兄弟、他的其他弟子询问,看是否有人知道。

拳不离手 (quán bù lí shǒu)
解释:拳:拳术。练武的人应该经常练。比喻勤学苦练,长期坚持。
出处:清·无名氏《说呼全传》第七回:“果真拳不离手,待我歇息片时再舞。”
示例:
更多相关内容(同义词、反义词、歇后语、典故、成语故事、英文、日文等......)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quán bù lí shǒu,qǔ bù lí kǒu)
解释:练武的人应该经常练,唱歌的人应该经常唱。比喻只有勤学苦练,才能使功夫纯熟。
出处:林雨《刀尖》:“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当战士的离不开刺刀手榴弹。”
示例:我们学习上要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