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殊初任御试前后的哪2个故事 表现了他的什么性格特征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0 21:57:45
晏殊少年时,张知白以“神童”名义把他推荐给朝廷,召至殿下,正赶上皇帝亲自考试进士,就命晏殊做试卷。晏殊见到试题,就说“臣十天前已做过这样的题目,有草稿在,请另选试题。”皇帝非常喜欢他的质朴不隐。入朝办事后,当时天下无事,容许百官各择胜景之处宴饮,当时的朝臣士大夫们各自饮宴欢会,以至于市楼酒馆,都大设帷帐提供宴饮游乐的方便。晏殊当时很穷,没钱出门游玩宴饮,就在家与兄弟们讲习诗书。一天皇宫中给太选讲官,忽然皇帝御点晏殊上任。执政大臣不知为什么皇上选中宴殊,转天上朝复命,皇上说:“最近听说馆阁大臣们都嬉游宴饮,一天到晚沉醉其中,只有晏殊与兄弟闭门读书,这么谨慎忠厚的人,正可教习太子读书。”晏殊上任后,有了面圣的机会,皇帝当面告知任命他的原因,晏殊语言质朴不拘,说“为臣我并非不喜欢宴游玩乐,只是家里贫穷没有钱出去玩。臣如果有钱,也会去宴饮,只是因为没钱出不了门。”皇上因此更饮赏他的诚实,懂得侍奉君王的大体,眷宠日深。仁宗登位后,得以大用(官至宰相)。

我不知道有什么故事 ,你讲下 我分析
我感觉可以分为两种情况:
一种是宴殊本来就是那种真诚朴实的人,人品没的说;
另外一种就是说宴殊是那种心计特别神的人,他深知那时皇上的脾气,知道自己如何做能够得到赏识,当然我们不能就此就说宴殊不是好人,不能说他不真诚朴实。
从我们了解的历史看,宴殊一生都是殊荣不断。一个人一次两次的成功可是是运气,但是一生的成功就是靠的实力了。
宴殊足够聪明,应该深谙驭人之道。
他会做官,更会察言观色,说他老谋深算也不为过。上面两个故事都可以看出宴殊做的是利国利民的好事,一个是揭发当时科举的舞弊,另个是披露当时官员奢靡的风气,他把自己想表达的意思聪明巧妙的蕴涵在自己的言行中。
宴殊的寓意于行说明他机智,而其意利国利民说明他善良,忠贞,他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能够通过各种方法去实现 说明了他的执着。
就这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