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问题一二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1 02:33:42
最近在看史书的时候,有很多的疑惑。
一是在书上一直提到如“二月壬辰”,“三月甲戌”,“六月乙未”等等,我不知道它指代是这个月的哪一天。天干地支怎么来记一个月中的某一天?
二是在纪元表中,时常会看到”辛丑八”,“庚申三”等等,这又指代什么?

这个问题,在百度百科里面有详细的解释.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古人以此作为年、月、日、时的序号,叫“干支纪法”。

早在公元前2697年,于中华始祖黄帝建国时,命大挠氏探察天地之气机,探究五行(金木水火土),始作十天干及十二地支,相互配合成六十甲子用为纪历之符号。

天干地支,是古人建历法时,为了方便做60进位而设出的符号。对古代的中国人而言,天干地支的存在,就像阿拉伯数字般的单纯,而且后来更开始把这些符号运用在地图、方位及时间(时间轴与空间轴)上,所以这些数字被赋于的意思就越来越多了。

历法用天干、地支编排年号和日期.以一个干和一个地支相配,排列起来,天干在前,地支在后,天干由甲起,地支由子起,阳干对阳支,阴干对阴支(阳干不配阴支,阴干不配阳支)得到六十年一周期的甲子回圈。称为“六十甲子”或“花甲子”。我国人民过去就是以六十甲子循环来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的。

年:每个干支为一年,六十个干后,又从头算起,周而复始,循环不息。由甲子开始,满六十年称做一甲子或一花甲子。称为干支纪年法。

月:正月是由寅开始,每个月的地支固定不变,然后依次与天干组合;由第一年的正月丙寅月、二月是丁卯月、三月是戊辰。从甲子月到癸亥月,共六十甲子,刚好五年。

日:由甲子日开始,按顺序先后排列,六十日刚好是一个干支的周期。

时:由甲子时开始,但记时的地支固定不变,每天十二个时辰。

而楼主所提到“二月壬辰”,“三月甲戌”,“六月乙未”等等,就是古人用干支来记日的一种方式.至于说”辛丑八”,“庚申三”等等,不知道出处于哪里,是”辛丑八月”,”庚申三月”还是什么,所以不好回答.

感兴趣,建议楼主上百科上去看看!

http://b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