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的“四海之内”是指哪四海呢?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3 17:13:31

四海的“海”其实不是指的真的大海,而是古代疆域的范围。
“四海之内皆兄弟”,语出《论语•颜渊》,司马牛见别人都有兄弟而自己没有,很忧愁,说:“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对他说:“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四海之内都是你的兄弟,你还何必担心没兄弟呢?《礼记•祭义》中也有“夫孝置之而塞乎天地,溥之横四海。推而放诸东海而准,推而放诸西海而准,推而放诸南海而准,推而放诸北海而准”,这就是成语“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由来了。那么这两处说的“四海”究竟是指什么呢?“四海之内”又是指的什么范围呢?
  词典中对于“四海之内”的“四海”解释为:现今的渤海、黄海、东海、南海。路卫兵认为这种解释有些牵强。即使四海就是渤、黄、东、南四海,但是此四海都分布在中国的东、南方向,而西、北方向并无海,这只是一种半包围的状态,如何体现出“内”字的涵意?
  对于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四海”则解释为:古人认为中国四境有海环绕,故称全国为“四海”。这种说法只是字面上的一种猜测,并不可信。古人为什么就一定认为国土四周有海环绕呢?这应该是后人替古人作的想象,缺乏实际的根据。
  四海的“海”其实不是指的真的大海,而是古代疆域的范围。我们来看看《尚书•禹贡》中的一段话:“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生教讫于四海”,这分明说的是生教影响的范围;而《礼记•王制》中说的就更明白了:“西不尽流沙,南不尽衡山,东不尽东海,北不尽恒山。凡四海之内,断长补短,方三千里”。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判断“四海”实际上指的就是当时疆域的。
  即是疆域的四至,那么又四至到哪里呢?《尔雅•释地》中对“四海”的真正含义作出了完整的解释:“东至泰远,西至邠国,南至濮铅,北至于祝栗,谓之四极;觚竹,北户,西王母,日下,谓之四荒;九夷,八狄,七戎,六蛮,谓之四海”。由此可见,“四海”指的就是夷、狄、戎、蛮,或者说疆域四至到当时的夷、狄、戎、蛮四方。
  夷狄戎蛮并不是专指古代的哪一个民族或部族,事实上历史中也没有夷狄戎蛮这四个种族,这一点有时很容易误解。夷狄戎蛮更多指的是一种方位,它是古人根据周边异族居住方位,对异族习惯上的一种泛称,并不是专对哪一个种族的称谓。比如对于居住在东边的各个异族部落就统称为“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