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和桃源诗序》与苏洵的《谏论》的翻译```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5 01:01:07
最好在21号前回答``

和桃源诗序

苏轼

世传桃源事,多过其实。考渊明所记,止言先世避秦乱来此,则渔人所见,似是其子孙,非秦人不死者也。

又云杀鸡作食,岂有仙而杀者乎?……
旧说南阳有菊水,水甘而芳,居民三十余家,饮其水皆寿,或至百二三十岁。

蜀青城山老人村,有五世孙者。

道极险远,生不识盐醢①,而溪中多枸杞,根如龙蛇,饮其水,故寿。

近岁道稍通,渐能致五味,而寿益衰,盖其比也。

使武陵太守得至焉,则已化为争夺之场久矣。常意天地间若此者甚众,不独桃源。

[注释] ①醢(xī):醋。

译文:

世上所传的桃花源这件事,很多都夸大其词。

考察陶渊明所记载的,都说是先祖逃避秦朝的战乱来到这里,那么渔人所见的都是避乱人的子孙,不是其人,所以说并非那个秦朝人是不死的。

又说杀鸡作为食物,哪里有仙人杀生的?

以前说南阳有菊水,水质香甜,住了三十多家人,喝那里的水都长寿,有的活了一百二三十岁。
四川青城山那里有个老人村,据说五世同堂。

道路极其危险遥远,活着的时候不吃盐和醋,而且溪水中有很多枸杞,它的根弯弯曲曲像龙和蛇一样,喝了那的水就会长寿。

近些年道路稍微通常,逐渐能够接触到日常的调味品,故而寿命减短,所以这就和外面的人寿命差不多了。

当武陵太守得知到了那里的时候,那里已经早就成为很多人争夺的地方。

一般来说,天下像这样的地方很多,不单单是桃花源而已。

《谏论》
今有三人焉,一人勇,一人勇怯半,一人怯。有与之临乎渊谷者,且告之曰:“能跳而越此,谓之勇,不然为怯。”彼勇者耻怯,必跳而越焉,其勇怯半者与怯者则不能也。又告之曰:“跳而越者予千金,不然则否。”彼勇怯半者奔利,必跳而越焉,其怯者犹未能也。须臾,顾见猛虎暴然向逼,则怯者不待告,跳而越之如康庄矣。然则人岂有勇怯哉?要在以势驱之耳。
现在有三个人:一个勇敢,一个一半勇敢一半怯懦。有人同他们一道走到深谷边,并且告诉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