恳求几个古代的代表人物,守信,敏行,恩惠,厚德4类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2 12:11:31
恳求几个古代的代表人物,

守信,敏行,恩惠,厚德4类...

急!!!!!

比较出名的典故
守信的是曾子
敏行的是孔子
恩惠的是孟子
厚德的是刘备

守信的是曾子
敏行的是孔子
恩惠的是孟子
厚德的是刘备

1、守信——季布 [一诺千金]
说的是汉代季布,重诺守信,“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诺”
典出《史记·季布栾布列传》:“楚人曹丘生,辩士,数招权顾金钱。事贵人赵同等,与窦长君善。季布闻之,寄书谏窦长君曰:‘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通。’及曹丘生归,欲得书请季布。窦长君曰:‘季将军不说足下,足下无往。’固请书,遂行。使人先发书,季布果大怒,待曹丘。曹丘至,即揖季布曰:‘楚人谚曰‘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诺’,足下何以得此声於梁楚间哉?且仆楚人,足下亦楚人也。仆游扬足下之名於天下,顾不重邪?何足下距仆之深也!’季布乃大说,引入,留数月,为上客,厚送之。季布名所以益闻者,曹丘扬之也。”

2、敏行——孔子 [讷于言而敏于行 ]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里仁》:“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包咸注:“讷,迟钝也。言欲迟而行欲疾。”朱熹引谢良佐注曰:“放言易,故欲讷;力行难,故欲敏。”《论语》中尚有许多同义之句:“慎言其余,则寡悔”(《为政》)、“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里仁》)、“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宪问》)等,均可反映孔子一以贯之之重行慎言思想。参见“敏于事而慎于言”。

3、恩惠——宣子 [知恩图报、施恩不图报}
宣子在首阳山救了一个三天没吃饭的饿汉,多年后,晋灵公派武士杀宣子,杀手中的一人却反过来抵挡住其他的武士,救了宣子一命,宣子问缘由,该武士说:“我就是你当年救的那个饿汉。”待宣子欲进一步询问其姓名住址时,该武士却拒绝回答并转身走掉了。

4、厚德——介子推
春秋时期,晋太子被迫流亡途中,在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又累又饿。大家万分着急,介子推走到僻静处,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给太子,重耳渐渐恢复了精神,当他发现肉是介子推从自己腿割下的时候,感激地流下了眼泪。
十九年后,重耳作了国君,也就是历史上的晋文公。即位后文公重赏了随他流亡的功臣,唯独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