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亲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09 16:37:56
唐太宗李世民的“和亲”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李世民的和亲应该只是为了暂时解除北方的侵犯来保证国家的建设,客观上有利于民族的交流

带来暂时的和平,一定程度有利于人民的生产和生活。也密切了民族之间的联系。

民族大融合!政治上的需要,带来一段时间的和平。为下一次进攻储备势力!

为了求得短暂的和平。

有利于国家稳定

和亲的始作人是西汉汉高祖刘邦,白登被围七日之后,接受娄敬的献策,开启了“和亲政策”,唯汉初的和亲,乃国弱无奈之策,以宗室女或宫女混充公主者所在多有。 唐朝顺服边疆蛮族也几乎全靠和亲。 但是到了清朝的和亲政策是主动以皇女示好,让内外蒙古等边疆番王的继位者,成为清朝皇帝的外孙,从小就随母亲住在皇宫,与当今皇族感情要好,使他们在回到边疆当权后与中国关系跟加密切。

整个汉代都没有用真公主去和过亲,比较有名的宗室女有解忧公主(楚王刘戊之女,公元前103年,嫁到乌孙)和昭君。

历史上真正以真公主、即皇帝亲生女儿和亲的, 只有唐代。和亲是唐王朝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手段。在唐代289年间,曾出现过20位“和亲公主”。从史书记载来看,这些“公主”多非皇帝之女,真正出自皇家的只有6位,其中真公主3位(宁国、咸安、太和),其余都是宗室之女、宗室外甥女或功臣之女。虽然这些公主多是“假冒牌”,但其家族都与李唐皇室有着密切的关系,其身份地位与“真公主”并无显著的差别。

“和亲”,史学界长期存在不同的看法。一种意见持否定态度,认为和亲是一种屈辱妥协、投降卖国的政策,如西汉初年的和亲就是对匈奴的忍辱退让,结果反而使匈奴更加骄横,连年入掠。另一种意见与此相反,认为和亲是封建社会维持民族友好关系的一种最好办法,它导致民族间的和解,加强了民族间的交流和了解。还有一种意见认为,对和亲既不能全面肯定也不应全面否定。和亲从根本上来说,是为历代统治者自身的统治目的服务的,但客观上或多或少地有利于缓和国内的民族矛盾,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对促进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起着一定的作用。

从和亲的类型上看,一种是针对敌对的民族,如西汉初年与匈奴的和亲;一种用于友好的民族,如西汉中期与乌孙的和亲,唐代衡阳公主与阿史那社尔的和亲;再一种用于已经内属的少数民族,如西汉末年与南匈奴的和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