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最后一战“柏林战役”苏联和纳粹德国各伤亡多少人?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5 15:45:34

关于柏林战役

对抗方:苏联军队VS德国军队

时间:1945年4月26日—1945年5月2日

兵力对比:(苏)250万人、4万门火炮、6000辆坦克和7000架飞机;

(德)100万人,约1万门火炮、3000辆坦克和4500多架飞机

伤亡人数:(苏)共30万人死亡,其中死于巷战的10万;

(德)共约60万死亡,死于巷战的人数不详

柏林战役
苏德战争末期,苏军为攻占法西斯德国首都并给德军以最后歼灭性打击,于1945年4月16日~5月8日进行的进攻战役。

战前态势

1945年春,苏、美、英等盟国军队分别从东西两面进入德国本土作战。苏军进抵奥得河、尼斯河一线,距柏林仅60公里;盟军先头部队也前出到易北河附近,距柏林100~120公里。东西两线都为最后歼灭法西斯德军进行积极准备。军事上陷于腹背受敌的德国,政治局势面临绝境,人力物力资源完全枯竭,士气低落,败局已定。但A.希特勒困兽犹斗,竭力拖延战争,指望反法西斯同盟内部发生分裂而使战争出现转机。德军统帅部把阻止苏军向柏林进攻作为主要目标,用于防守该方向的是"维斯瓦"集团军群(司令为G.海因里齐大将,4月28日起为K.施图登特大将)和中央集团军群(司令为F.舍尔纳元帅),总计48个步兵师、9个摩托化师、6个装甲师,以及其他许多独立兵团,共约100万人、火炮和迫击炮10400门、坦克和强击火炮1500余辆、作战飞机3300架;此外,还有陆军总预备队8个师,以及柏林市内国民突击队200多个营。德军建立了坚固的纵深梯次防御,包括奥得河-尼斯河防御地区和柏林防御地域。奥得河-尼斯河防御地区由三道防御地带组成,纵深20~40公里,主力配置在第二防御地带。柏林防御地域由外层、内层、市区三道围廓组成,外层围廓距市中心25~40公里。

苏军最高统帅部为彻底消灭法西斯德军,结束欧洲战争,且鉴于英国首相W.L.S.丘吉尔力促英美军队先于苏军攻占柏林,决心快速实施攻克柏林的战役。参加战役的有:白俄罗斯第1、第2方面军,乌克兰第1方面军,波罗的海舰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