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为什么又被称为孙大炮呢?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6 00:48:38
孙中山为什么又被称为孙大炮呢?

孙大炮这个名字的来历。
原来是出之民国元年末到2年间,那时是中山刚从临时大总统的位置上下来,去搞实业救国的时候。那时他和袁项城正处于蜜月期,项城给了他修铁路的肥缺,让他去实现自己富国的理想。
那是项城问他要修多少铁路,他说20万里,项城听后,大家赞赏,但在人后说了一句“大炮”,从此孙大炮的英名就传偏万里了。而从后来的情况看,中山先生一生都说要修路,结果到死,一里路也没有修成,而吃喝则用了100余万两。可见项城大炮之称也未尝无理。

孙中山在一生的革命生涯中,历经十次大的的战斗,但前九次都失败了。在每一次的战斗失利之后,孙中山召集部下说同志们,革命尚未成功,吾辈仍须努力,这次战斗我们一定能够成功”。可战斗一打响,又失败了。如此反复失败了九次,到了第十次,革命才取得了成功,也即历史上有名的辛亥革命。由于孙中山的恒心以及屡败屡战的打不垮的精神,因此,孙大炮的外号由此被叫开来。

孙大炮,很难正面理解,即使正面理解也不过是声势浩大。如果反面理解则是雷声大雨点小,假大空,形式主义,轰轰烈烈,无功而返。
袁世凯、段祺瑞、陈炯明为什么轻视孙中山?不仅是反动派的嚣张,的确是孙中山的乏力,没有群众基础、没有严格的组织纪律、没有自己的军队,表层革命和会议民主,的确也幼稚。故屡败屡战。但孙中山为了革命,为了壮大声势,常常“拉大旗,作虎皮”,所以当时政治对手为了揶揄孙文而起“孙大炮”这个外号。

因为当时的人觉得他的革命理想没有可能实现,都是空谈。

孙大炮,很难正面理解,即使正面理解也不过是声势浩大。如果反面理解则是雷声大雨点小,假大空,形式主义,轰轰烈烈,无功而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