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 唐纪三十九》有谁知道翻译吗?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8 03:31:06
从“丙寅...到吐蕃闻之,夜,引并遁去。”

(武则天)太后信任倚重内史梁文惠公狄仁杰,(在这方面)大臣们没有人能比得上(他),(太后)常叫他国老而不称呼名字。仁杰喜欢当面揭发奸伏,在朝廷上争辩是非,太后常改变主意依从他的主张。(仁杰)曾经随从太后出游,遇上大风吹落仁杰的头巾,而马受了惊吓不能停止奔跑,太后就叫太子追上前去控制了马勒而把马拴了起来。仁杰因为年老有病多次请求退休,(可)太后并不准许。仁杰入宫谒见太后,太后常常劝止他行跪拜礼,说:“每次见到狄公跪拜,我也觉得身骨子疼痛。”太后就免除了他夜间值班的差事,并且告诫他的同僚说:“如果不是军国大事,就不要再来烦劳狄公。”辛丑年,狄仁杰去世,太后哭着说:“朝廷空虚了!”从这时起,朝廷有了大事,大家对有的事情不能决断,太后就叹息说:“上天夺走我的国老怎么这么早啊!”
太后曾经询问仁杰:“我想找一个德才兼优的士人任用,谁可以提拔?”仁杰问道:“(我)不明白陛下要让他担任什么职事?”太后说:“要用他作将相。”仁杰答道:“(如果用)精通经典、为人宽和(的标准衡量),那么苏味道、李峤一定符合这些选才的要求。如果一定要选拔卓越出众的奇才,那么就有荆州长史张柬之,那人虽年纪大,却是宰相之才。”太后就提拔柬之当洛州司马。过了几天,太后又对仁杰问起选才的事,仁杰回答说:“先前我举荐丁东之,您还没有起用他。”太后说:“他已经升调了。”仁杰回答说:“我举荐的人是可以当宰相的,不是只配当司马的。”太后就提拔柬之任秋官侍郎;过了很久,终于任用他当宰相。仁杰又曾经举荐夏官侍郎姚元崇、监察御史曲阿桓彦范、太州刺史敬晖等几十人,(后来)这些人都成为名臣。有人对仁杰说道:“天下贤才,都出在您的门下了。”仁杰说:“我举荐贤才是为了国家,不是为了自己。”
早年,仁杰任魏州刺史,有被人称道的政绩,当地百姓就替他建了生祠。后来他的儿子景晖任魏州司功参军,(因为)贪婪横暴成为百姓的祸害,(所以)百姓就毁坏了他(仁杰)的塑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