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胶和长胶乒乓球拍的特性有何不同?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3 18:45:31
无法确定哪个答案为最佳,请网友帮助选择吧!

生胶是一种胶质软、弹性较大且颗粒较大的正胶,用它攻球速度快,但是旋转较差,因此攻球弧线较平(下沉),选择相应的海绵度为1.8-2.0毫米,硬度在35度左右;也有人使用长胶或半长胶进攻。长胶颗粒在击球瞬间会被来球压倒,并立即从不同的方向反弹,因此不容易摩擦来球制造自主旋转,所以击球多带有来球的反旋转。同时又由于倒向不同方向的颗粒不等,反弹力的方向也不尽相同,因此回球球弧线飘忽不定。
  长胶进攻通常选择的海绵厚度为1.0-1.5毫米,而且碣度较高,这样既能保持一定的击球速度,又使回球弧线飘忽下沉。

简单的说,对方接你的球:

如果你是生胶,他会感觉什么球都是下沉的。

如果你是长胶,你的球的旋转和他上次给你球旋转方向正好相反。

长胶作为乒乓球一种比较特殊的打球工具,产生和运用都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和特异性。早在60年代,当时中国男队的主力队员直板削球打法的张燮林,在选择胶皮时,发现一块本来要作为正胶使用的胶皮由于制造时工艺控制失误,颗粒长了些,正常情况下应被视为废品。张燮林为了防止浪费,索性就把这块胶皮贴在自己的球拍上。在运用这种球拍进行练习时,张燮林感到控制球比较困难,可以肯定地说,是不好用。但与此同时,他发现对手对他打过去的球也感到特别别扭,许多人因此不爱与他练习。越是这样,他就越领悟到了这种胶皮的威力所在,正所谓“要想让别人别扭,首先自己要难受”。至此,他经过一番苦练,加上潜心钻研,逐步掌握了打长胶的基本规律。由于他打球的威力越来越大,成绩越来越好,长胶也随之开始风行起来,一代又一代长胶运动员在张燮林运用长胶的基础上,经过不断改革和探索,逐步把长胶的运用多样化、熟练化,由最初的直拍运用过渡到横板运用,由削球运用发展到攻削结合或全攻运用,由单面运用到两面运用,由正面运用过渡到反面运用,创造着国际乒坛一个又一个优异的成绩。

长胶与正胶相比,由于颗粒较长,胶皮较软,在球与胶皮接触时,胶粒比较容易倾倒。在恢复这种倾倒时,胶粒会给球一个反弹力;由于来球力量及自己发力大小对胶粒的不同压力,产生各种与普通正胶和反胶特点有非常大差异的球,从而打破对手惯常的动力定型,以让对手不甚适应取得比赛的主动。其具体的击球特点表现在:

——当对方过来的是下旋球时,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