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苔莱耶夫的作品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5 16:15:03
班苔莱耶夫的作品(小说,散文,剧本,诗集都行)

长篇小说《辽恩卡流浪记》(1939)简介:
  (摘自长篇小说《辽恩卡流浪记》译者前言,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家马良译 )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每个人的童年都不相同。有的洋溢着欢乐,有的充满了悲苦,但是每个人对自己的童年都有着难忘的印象。这本《辽恩卡流浪记》所讲的就是作者班苔莱耶夫的童年生活。
  班苔莱耶夫于1908年生在彼得堡。那时候,正是俄国1905年第一次革命以后,1917年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以前,各种社会力量都在积极活动,而主导的革命力量则是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也就是后来的苏联共产党。班苔莱耶夫(即本书主人公辽恩卡)的童年正是在这个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历史条件下度过的。十月革命后,苏联出现了许多以“儿童与革命”为题材的作品,《辽恩卡流浪记》是其中比较著名的一部。
  辽恩卡的父亲是个军官,在1905年俄日战争中立过功。他亲眼看到沙皇俄国政治上的腐败和军事上的无能,毅然退出军队,想做一个正直的木材商,但是投机取巧又同他耿直的性情格格不入,所以心里非常苦闷,往往借酒浇愁。他有时对人粗暴,教育孩子的方法比较生硬,但很注意培养孩子正直诚实、慷慨助人的良好品质。有一次辽恩卡在大街上用二十五个戈比向一个农村妇女买了五束鲜花,然后以一个卢布的价钱卖出去,一转眼就赚了七十五个戈比,父亲认为这是不义之财,让他立刻把赚来的钱退还原主,或施舍给别的穷苦人;一个严寒的下雪天,父子二人在街头遇见一个冻得发抖的年轻失业工人,父亲就脱下身上的大衣送给了他;还有一天,父亲带辽恩卡去饭店吃饭,他不愿为沙皇举杯祝酒,受到反动军官的侮辱和殴打。这些事在辽恩卡幼小的心灵里唤起了对父亲的敬爱。后来他自己受到沙皇军官波雅尔科夫的欺负,又看到反动分子残忍地枪杀布尔什维克报纸记者洛迪根,更激起他对旧世界的痛恨,因此,他把沙皇军官给他的一块糖用鞋后跟踩得稀烂。
  辽恩卡的童年几乎全是在战争中度过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父亲不幸死在外乡。十月革命期间,在白卫军发动的叛乱中他又和母亲失散,成了流浪儿童。他挨饿受冻,吃尽了苦头。但是他很坚强,爱读书,更可贵的是在革命的风暴中,他始终站在苏维埃政权和红军一边,而在每一次决定他命运的关键时刻,都有象贫农委员会主席克利夫佐夫、优秀共青团员尤尔卡和女共产党员斯捷莎那样的人向他伸出援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