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求哲学中关于“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论述,谢谢!*_*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7 04:43:21
请问有哪些哲学语录或者哲学理论是与“当局者迷,旁观者迷”或者“当局者清,旁观者迷”相关的吗?诚求大家的帮助....

感激不尽!!

比如看历史,我们现在看得清楚、明白、透彻,而当时所在那个特定时代的人们就不一定能突破自己认识上的局限性了。这便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很好的注脚

身在庐山不识庐山真面目的道理异曲同工。
作为当事人,处在事件的中心,就容易“一叶障目”。由于受到利益、心理的影响,在考虑问题时候总要先从自己出发,所以往往就不太客观或明智。而作为旁观者,因为本身事不关己,跟自己没有什么太大利益冲突。所以对事物会进行比较客观的分析,从而达到客观的“认知”,也就是所谓的“清”。

我觉得 应该这么说
每个人看待事物都是不同的
这和自己本身的经历 立场 和 知识结构 情绪 相关
迷和清也是没有明显的界限的 在本人看来是迷
他人看你也许觉得你是清 我觉得其根本原因就是
经历 立场 和 知识结构 情绪 这个不但判定着过程
还判定着结果
绝对的客观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人不是"物"

我觉得不应该是这样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迷"而应该这样说"当局者清,旁观者迷"
身在棋中,谁比你更能经历那种黯淡了的刀光剑影,远去了的鼓角争鸣?
身在情中,谁比你更能体验薄如蝉翼,那种不透明的会灼痛眼睛的距离?
身在迷局,谁比你更能感受每一种可能都是对其他N种可能性的否定?
说当事人容易模糊,旁观者往往清楚,那是对状态的误读.十面埋伏中,需要刹那间心境澄明的窘智.
谈局中人沉迷混炖,局外人清醒冷静,那是对情势的错判.亲疏远近间,需要心用到深处的执著.
讲圈里人钻牛角尖,圈外人跳出来看,那时对思维的混淆,转来转里去,序言找出迷宫盲角的裂缝.
"当局者迷,旁观者迷"让我们获得直面问题的自由和勇气,我们面对问题总是会本能地怯懦和逃避.对旁观者产生指望和依赖.
人在局中,你别无选择,只能承担自己该承担的.付出自己该付出的.
一个人要勇敢地扛起所有的问题,穷尽一切可能性和不可能性的解决思路,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无情地摧毁许多 世纪以来深植人心的信仰和观念.
没有迷途的羔羊,如何能找到回家的路?那时我们必须支付的青春无悔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