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晋科举制度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4 19:41:36
晋科举制度是什么???

晕!科举制度是从隋朝开始的,晋的时候哪有什么科举啊!!!

科举是中国古代读书人的所参加的人才选拔考试。它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科举制从隋代开始实行,到清光绪二十七年(1906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

晋代也有自己的选拔官吏方式,那叫"九品中正制"!

九品中正又称九品官人法。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官更选拔制度。东汉末,察举制难以进行。曹操执政,唯才是举,然而侵犯了士族利益。延康元年(220),曹丕当政,为了取得士族世家的支持,维持魏国的统治,采纳吏部尚书陈群建议,开始推行“九品中正”的选士制度。

各郡设中正,由司徒选定本地在朝官员之有德望者充任,掌是地士人之察访、品评和举荐。品评标准定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等,谓之九品。倘若“有 言行修著,则升进之,或以五升四,或以六升五,倘或道义亏缺,则下降之, 或自五退六,或自六退七”。定品虽也考虑德才,但主要是依据家世官位的 资历,即所谓“计资定品”。品虽分九等,但第一品是虚设,没有人能达到, 所以第二品实为最高品。

“状”是根据士人的德才行为下一个一、二句的简 短评语。品和状写好后,“小中正品第的人才以上大中正,大中正核实,以上司徒,司徒再核,然后付尚书选用”。中正据士人德才和家世定品级,上报朝廷,据以授官。

曹芳时,司马氏当权,于各州设大中正,以地方豪族充任,定品遂重阀阅而轻才德。晋代更甚。

初立九品中正制,意在破除汉末察举由名士清议把持之弊,既与世族谋求一致,又将选士之权集于朝廷;品第人物重德才而不专重门第。然以著姓大族任中正,必使九品中正制成为世族操纵政权的工具。致使“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隋代罢除此制,始行科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