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家啊,还是难受啊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2 07:48:01
我也在努力的适应,但是不知道为什么!上课时,静下来的时候,在寝室的时候,总会不知不觉的就想起了些事,然后就感觉呼吸很不舒服,很难受!感觉好象很压抑似的!特别是昨天晚上,上晚自习时!一直很难受,作业不想写,书不想看!第3节还要考数学,拿到卷子,看都不想看,不要说写了~最后是硬撑过来, 把他写完的,肯定会考得很糟糕!杂会这样呢,以前的我是那样的乐观,那样的无忧无虑!但是怎么到了高中差别就这么大了呢!~难道高中真的就那么恼火,那么难受么!不是吧!我现在很想克服他,因为觉得这件事现在不仅影响我的生活,还有学习啊!不能一开始就被别人赶了大远啊!谁能告诉怎么才能彻底的适应他,彻底的搞定他!还有怎么才能摆脱压抑!也就是难受的时候怎么使他变得不难受,谢谢了啊!因为真的,难受的时候实在太不好过了,呼吸都感觉疼@谁能帮我解决下啊,谢谢!

原因与方法:
家,是人生旅途的驿站,是远航船舶的港湾,是亲情、温暖和安定的代名词。每个人都眷恋自己的家,离开家的人都会想家。一下子离开了自己熟悉而又温暖的家,长时间见不到父母的音容笑貌,生活中没有家人的照料,想家的心情较之常人更加迫切。完全可以说,想家是远方游子正常的情感需要,是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
人们生理上的断乳,在一岁左右就完成了,而心理上对父母的依恋,则要漫长得多,大多要到青春发育晚期才能完全自立。现在我们的家庭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不少战士还是独生子女,父母亲对子女很疼爱,平时生活大包大揽,常常以不安全、不放心为由,不让孩子做这做那。父母的这种过度保护和过度疼爱,无形中限制了子女适应社会的机会,使孩子变得过分依赖,缺乏应有的独立生活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人,一旦离开父母走向社会,往往容易出现分离性焦虑,心理上感到孤独,生活上不能自立,于是也就特别想家。

过度想家而不能自拔,对个人的成长进步是有害的。首先,会延缓心理上的成熟,使个性发展受到限制,成为人们经常所说的那种“长不大”的人。其次,会导致学习训练分心走神,很难于出大的成绩。此外,如果控制不住对家人的依恋情绪,出现了擅自离队等问题,还会招致应有的惩处,给自己的人生抹上污点。因此,我们一定要从心理上断乳,尽快从过度想家的苦恼中解脱出来。

自觉强化成人意识。要经常提醒自己:过度想家是一种心理上不成熟的表现,对自己的成长进步十分不利;父母不可能和自己生活一辈子,当儿女的早晚都要走向社会独立生活;迈出家庭走进军营,标志着自己已经是成年人了,应当确立“好男儿志在四方”的远大志向,从而自觉地抑制想家心理,有意识地督促自己自强自立。

经常保持与家人的联系。对过度想家的人来说,要一下做到一点不想家非常困难。实在忍不住怎么办?我们可以给家里打打电话、写写信,以此倾诉自己对父母的思念,感受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向父母请教为人处世的基本道理。思念亲人时,可以看看父母寄来的照片,有条件的还可以请父母寄盘录音带听听。

积极地进行情绪转移。把自己的精力集中于学习和工作上,这样既能减轻想家的程度,又有利于提高自己的水平,做出成绩,这也是家人送我们来当兵的最大愿望。业余时间,多参加文体活动,特别是一些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