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皇帝和他的太子之间 有什么矛盾啊?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8 10:17:31
要正史的解释哈!

不要 戏说的!总之 每个关于康熙的电视,讲到这一段

大家的理由 都是五花八门的

最近对清史着迷,正好回答此题。

首先向楼主推荐一本书,著名清史学家阎崇年先生写的《清宫疑案正解》。其中有一章节,正好是写“康熙立废太子”的问题。

康熙帝有35个儿子,其中排序的有24位。除去夭折4人、出继1人,还有19人,康熙帝临终前未满16岁的有5人。所以,可以考虑皇位继承的只有14人。康熙十四年(1675年)十二月十三日,只有22岁的康熙帝亲临太和殿,参照汉族的"嫡长制",册立刚满周岁的嫡长子胤礽为皇太子,"以重万年之统,以系四海之心"。

康熙帝特别关心皇太子的成长,比对众皇子的教育倾注了更多的心血。太子幼小时候,康熙帝就开始亲自为他授课。太子稍长,康熙帝向他传授治国之道,教导皇太子以祖宗为楷模,守成基业;又传授经史,借鉴历史经验,体察人心向背,并带他外出视察。皇太子进入青年时期,康熙帝开始在实践中锻炼他,委以重任: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三十六年(1697年),康熙帝三次亲征噶尔丹,先后有十多个月的时间不在京城,他命22岁的皇太子胤礽坐镇京师处理朝政,对他充分信任,寄予莫大希望。

但是,随着皇子们逐渐长大成人,康熙帝开始分封皇子。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三月,分别册封成年诸皇子为郡王、贝勒。这就相对削弱了皇太子的力量。同时,诸年长皇子有权有势以后,加剧了与皇太子的矛盾,诸皇子及其党羽的共同打击目标是皇太子及皇太子党。

于是,在皇帝与储君、诸皇子与皇太子之间的矛盾开始产生,并日益错综复杂,日益加剧。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五月十一日,康熙帝巡幸塞外,命皇太子、皇长子、皇十三子、皇十四子、皇十五子、皇十六子、皇十七子、皇十八子随驾。在巡幸期间,发生了几件事,促使康熙帝与皇太子矛盾激化。

第一件事。反对皇太子的胤禔等皇子向康熙帝报告了许多皇太子的不良表现,令康熙帝非常不满。最重要的是,他不仅为皇太子的暴行所气恼,而且不满皇太子的越位处事。他认为皇太子的行为是:"欲分朕威柄,以恣其行事也。"

第二件事。康熙帝巡幸途中,刚满7岁的皇十八子胤祄患了急性病,康熙帝十分焦虑,皇太子却无动于衷。这件事使康熙帝觉得皇太子实在冷漠无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