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式跟日式的部门分类及职位顺序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4 06:56:19
请问在美国公司和日本公司的部门一般是如何规划的?
它们的职位顺序又是怎么样的?可不可由高到低排出来?
我们公司原来是日式管理公司,现在由台商管理了.我们的老总要对公司现在的部门规划进行调整,要调为美式的,可我现在对这方面还很了解,请指教.
还有现在台湾的部门规划及职位排序又是如何呢?

当代高科技的日新月异,引起了企业经营特征的革命性变化,从而极大地推动了成本管理实践和理论的发展,形成了全球范围内两大代表性管理技术和成本管理模式:价值工程和成本企划。价值工程(ValueEngineering,VE)是一门新兴的管理技术,是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方法,它40年代起源于美国(又称美式管理技术)。成本企划(Target costing,TC)是成本管理模式的核心和精华,它最早萌芽于60年代日本,(又称日式成本管理模式)。本文就价值工程和成本企划在成本管理中的功能特征进行探讨,供我国企业成本管理借鉴。
一、美式管理技术一价值工程(VE)

(一)价值工程产生的时代背景

价值工程40年代起源于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军火工业发展很快,造成原材料供应极端紧张。当时,美国通用电气公司专门从事物资采购工作的工程师麦尔斯,在采购技术和材料代用方面开动脑筋找出路。首先,他从功能角度来分析产品,认为用户购买的不是产品,而是某种功能,正是为了得到这种功能才付出费用的。在进行新产品的研制时,必须很好地了解用户的需要是什么,然后设法以最低成本来提供用户所需要的合格产品。他对产品的功能分析和功能评价进行了科学的研究和实践,总结出一套完整的方法,称之为价值工程。该公司开发这门管理技术,虽然花费八十万美元,但却给企业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仅头十七年就节约资金二亿美元。由于这种科学的方法极为有效,因而得到了迅速的推广和使用。五十年代起,美国企业界和国防部相继推广采用。六十年代在欧洲、日本开始得到广泛应用,收到了显著的经济效果。成本的节约一般都在10%一30%,被世界上公认为是一种相当成熟而行之有效的管理技术,并被列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六大管理新技术之一。

(二)价值工程的核心

价值工程的核心是功能分析,其目的是在保证产品或作业必须具备的必要功能条件下,降低产品成本。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产品或作业的功能是必要的,而不是无限的。若产品或作业的功能非常全面、很高,但某些功能并非客户所需要,就会造成功能过剩;反之,若其功能不足,达不到用户要求,则无法实现产品的使用价值,所有这些均要依靠功能分析来解决。提高产品价值的基本途径:一是提高功能,降低成本,大幅度提高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