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美好品质的人的事例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0 01:52:15
没有美好品质的人的事例,不是有美好品质的人的事例,注意看,快!快!我很需要!

美好的定义是什么?品质的定义是什么?美好的品质答定义是什么?

只要有个人,他必定有特点,他只要有特点,我们就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给予这个“特点”好或坏的评价,所以只要是个存在的人,就必定有其美好的品质。

硬要找的话,那些不存在的人可以满足你的要求,因为不存在,所以无所谓品质,更不用说美好品质了。

你说的有点饶口,到底是什么跟什么?

学生见到老师不问好,原因仅仅在于没到校规中所规定的七点半。在北京市东城区主办的京津沪渝四市区德育研讨会上,上海某中学校长很痛心地指出,现在德育工作中出现的一个问题,就在于把对基本道德规范的机械服从等同于一种自发自觉行为。

的确,在过去的德育工作中,学校认为只要将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告诉给学生,学生就会拥有这些美德,遵守这些规范。然而,他们不知道德育中除了“知不知”外,还有“懂不懂”、“做不做”的问题。如果孩子对此并不能真正领会,就不可能将其转化为自觉行为。

因此,要想使德育取得实效,就必须让孩子作为德育的主体参与到道德体验中去,回归到生活实践中去。道德来源于生活,学生只有在生活中才能切身地感受并接受道德准则,并化为自觉的道德实践。与其千百次地告诫孩子“过马路要走斑马线”,不如亲自带孩子过一次马路更有效。

要实现道德教育由灌输式向体验和回归生活式的转变,就要求学校在做好课堂讲授的同时,还要积极地组织学生亲身参与到学校、家庭、社区的实践活动中去,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关心、爱和责任。

少年犯方刚、肖佛、沈金明等被押送到市少年犯管教所,囚车上还坐着一位40多岁的女记者,她是《社会与家庭》杂志的记者谢洁心,出于社会责任感,她正在进行一次青少年犯罪问题的社会调查。16岁的方刚因持刀杀人被判刑5年,他来到少管所以后恶习不改,经常打人,还顶撞管教人员。犯人暴连星欺负方刚是新进来的,在一次吃干饭时给他分了很少的菜,两个人当场打了起来。管教队长冯志学关了方刚的禁闭。赵所长通过调查,弄清了事情的起因,让冯队长把方刚放了出来,同时撤了暴连星分菜"掌勺"的职务。不久,方刚又在暴的煽动下,在课堂上打人闹事,还奚落劝阻他的冯队长,冯一怒之下打了他一巴掌。赵所长批评冯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