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的意思是什么?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1 01:56:24

钱塘湖春行①

  孤山寺北贾亭西②,水面初乎云脚低③。

  几处早莺争暖树④,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⑤,绿杨阴里白沙堤⑥。

  [注释]

  ①钱塘湖:即西湖,在今杭州市西,是著名游览胜地。 ②孤山寺:南朝陈时所建,在里外湖中间的孤山上。贾亭:贾全在贞元年间任杭州刺史时所造,又名贾公亭。 ③云脚:下雨前后接近地面的云气,又名“雨脚”。 ④暖树:背风向阳的树。 ⑤不足:不够、不厌。 ⑥白沙堤,即白堤,又名断桥堤。后人误为白氏所筑,称白公堤,非是。

  [赏析]

  这是一首西湖写景的名篇。

  春天是美丽的。春天,万物复苏,气象更新,燕舞莺歌,百花吐馥。历代诗人骚客留下了数以万计歌咏春天的作品。而白氏这首《钱塘湖春行》,以游览胜地西湖的春天为背景,摄取云雨、湖水、动植物等几个富有典型特征的细节,生动传神地将西湖初春胜景展示在读者面前,成为历代同题咏作中的佼佼者。

  据清人俞曲园《虞美人》词前小序,杭州有一句谚语说:“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雪湖。”其实,西湖景色,四时咸宜,宋人苏轼“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正是道出了这一点。雨天的西湖,轻烟缭绕,似笼薄纱,远山隐约,若蒙轻绡,无异于一幅绝妙的淡墨山水画,极富朦胧之美。而湖上看云,湖平如镜,云气蒙在水面上,天水相接,自有一种飘忽迷惘的情趣,也是一种艺术享受。白诗“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即是咏此。大雨刚过,雨脚尚存,西湖经雨水冲洗,景色更秀美,湖面也更开阔。所以莺争暖树、燕啄新泥,而作为万物之灵的人当然也不甘寂寞,面对如此胜景,诗人情不自禁地出来踏青了。

  这首诗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作者抓住了早春时节的突出特征,向人们展现出初春的气息和生机,以此预示着繁花竞放的季节即将到来,以此给人们带来更大的希望、更多的期待。

  一位著名美学家曾说,艺术所要表现的美,是一种“不到顶点”的美;唯有其不到顶点,才能给读者以充分的想象、回味和再创造的余地。你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