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辙 简介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1 10:12:41

苏辙(1039-1112),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佑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佑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苏辙(1039~1112)

北宋散文家。与其父苏洵、兄苏轼合称“三苏”,
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字子由。眉州眉山(今属四
川)人。仁宗嘉□二年(1057)与苏轼一起中进士。不久
因母丧,返里服孝。嘉□六年,又与苏轼同中制举科。当
时因“奏乞养亲”,未任官职,此后曾任大名府推官。熙
宁三年(1070)上书神宗,力陈法不可变,又致书王安石,激烈指责新法。熙宁五年(1072),出任河南推官。元丰二年(1079),其兄苏轼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被捕入狱。他上书请求以自己的官职为兄赎罪,不准,牵连被贬,监筠州盐酒税。元丰八年,旧党当政,他被召回,任秘书省校书郎、右司谏,进为起居郎,迁中书舍人、户部侍郎。哲宗元□四年(1089)权吏部尚书,出使契丹。还朝后任御史中丞。元□六年拜尚书右丞,进门下侍郎,执掌朝政。元□八年,哲宗亲政,新法派重新得势。绍圣元年(1094),他上书反对时政,被贬官,出知汝州、袁州,责授化州别驾、雷州安置,后又贬循州等地。崇宁三年(1104),苏辙在颍川定居,过田园隐逸生活,筑室曰“遗老斋”,自号“颍滨遗老”,以读书著述、默坐参禅为事。死后追复端明殿学士,谥文定。
苏辙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儒学为主,最倾
慕孟子而又遍观百家。他擅长政论和史论,在政论中纵
谈天下大事,如《新论》(上)说“当今天下之事,治
而不至于安,乱而不至于危,纪纲粗立而不举,无急变
而有缓病”,分析当时政局,颇能一针见血。《上皇帝
书》说“今世之患,莫急于无财”,亦切中肯綮。史论同
父兄一样,针对时弊,古为今用。《六国论》评论齐、楚、燕、赵四国不能支援前方的韩、魏,团结抗秦,暗喻北宋王朝前方受敌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