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大声以色,不长夏以革”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3 02:15:16
好像是出自《诗经》的,谢谢!

1、释义
  “不大声以色,不长夏以革”这句话的意思是:不迷音乐不迷色,不建大屋不变革。
  2、出处
  出自《诗·大雅·皇矣》,这是一首在大型宴会上唱的雅歌,歌者旨在歌颂赞美的是周国开国时的几个领导人。它先写周国为天命所归,因为夏、商二国的残酷暴政已不适宜于当时社会的发展。它描写了古公亶父(也就是周太王)迁居岐山,打退昆夷的情形,然后又描写了王季(周文王父亲)的继续发展和他继承太王的品行,最后重点描述了周文王伐密灭崇的事迹。
  3、内容简介
  全歌八章,前四章重点描写周太王和文王父亲王季,后四章重点描写周文王,可以说本歌就是一部周国开国史诗。而本歌的特点并不是描述战争,而是陈兵展现军威,尤其是最后一段,并没有描写战争的残酷,因为攻打下崇国后,崇国的城墙依然还耸立着,保持完好,周文王军队只是展现出冲车,展现出兵威,诘责在崇侯虎的领导下崇国人民已经不堪忍受,就使崇国不战而降了。而对于投降的崇国人,周兵不是摒弃便是忽略不计,周文王的目的只是四方诸侯统治者不违背人民的意愿也就行了。从《大雅》所有诗歌中可以看出,周国开国的几个领导人并不是想自己当君王而发动战争,而是为了人民的安居乐业而担负起领导职责,他们是一心一意为人民着想的,所以他们率领的迁居、战争,人民都愿意为之赴汤蹈火。这就是后来儒家推崇的“王道”!

“不大声以色,不长夏以革”

出处:《诗·大雅·皇矣》

“以”:与,于。

“夏”:通“榎”,体罚工具。

“革”:鞭革,刑具。

翻译:不放纵于声色犬马,不加重棍棒与鞭笞的刑罚。

不要总是发号施令,不能过度铺张或变化无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