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对海关业务了解的达人帮我个忙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9 22:58:02
我现在在德国,自己组装了一台台式机, 买了部24寸的液晶显示器, 现在想通过DHL用空运的方式寄到国内,(当然是寄给个人自用)想当礼物送给女友, 没有一点商业性质,现在就是关税这一块比较头疼,关键自己也不了解,不知道写上礼品和二手电脑,能不能减免关税, 希望大家能给点意见,帮我想想怎么办, 帮我出谋划策一下,另外如果要交的话大概是多少,电脑主机价钱1000欧,显示器480欧.
谢谢大家拉!
什么破烂答案 请不要复制粘贴 谢谢

我国海关的计算机应用工作始于1976年。改革开放以来,海关业务大发展,带动了计算机应用的大发展。20年来,海关的计算机应用工作,从小到大,从简单到复杂,从单机到联网,从单项业务应用到综合业务应用,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终于发展到了今天这样一个全面覆盖各业务环节和各主要管理部门的局面。特别是报关自动化系统(即H883工程)的开发和应用,在综合应用方面取得重大突破。H883工程经过8年的努力在全国海关得到了普及推广,使我国海关的业务管理全面步入计算机化管理的时代。 一、海关计算机应用四个阶段 总的来看,海关系统的计算机应用工作大体上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 1.试验阶段(1976年至1982年) 1976年,首先在广东的九龙海关安装了一套DJS-130计算机,调试成功了我国第一台多终端、多用户的计算机系统,这就是有名的H76-1工程。随后相继在拱北、广州、上海、天津等海关安装了几套小型计算机,开发了旅客行李物品征税、走私案件资料管理和海关进出口贸易统计等几个应用项目,取得了初步效果,并为计算机技术在海关的应用积累了初步的经验。 2.推广普及阶段(1983年至1985年) 1983年海关总署制定了"全国海关电子计算机应用三年规划和八年设想",海关系统的计算机应用开始进入有计划、有步骤的发展阶段。这一时期,计算机的应用推广到了17个主要海关,安装小型机25套、终端近600台,开发应用项目50余个,涉及海关监管、征税、统计、查私等主要业务领域以及部分行政事务管理工作。 3.综合应用和联网试点阶段(1986年至1990年) 1986年,海关总署制定了"全国海关‘七五’期间计算机应用建设实施计划",确定了从单项业务管理向综合业务管理,从单机应用向系统化网络化发展的方向。1996年首先在广东的九龙、广州、拱北三个海关进行计算机联网试点工作,开发了"转关运输车辆管理"等3个应用项目,获得了很好的效果。随后迅速扩大到福建、海南省,形成九个海关联网。1988年,海关总署集中了全国海关的计算机技术优秀人员和海关业务骨干,在九龙海关进行会战攻关,开发报关自动化系统(代号H883工程)并获得成功。与此同时其它各项计算机应用工作也获得了很大发展,开发应用项目达350余个,安装VAX计算机达100余套,联机终端2500台,微机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