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小型棱镜摄谱仪测量激光的主谱线波长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5 04:27:34

小型棱镜摄谱仪的使用

任何一种原子受到激发后,当由高能级跃迁到低能级时,将辐射出一定能量的光子,光子的波长为,由能级间的能量差决定:

式中,为普朗克常数,c为光速。不同,也不同。同一种原子所辐射的不同波长的光,经色散后按一定程序排列而成的光谱,称发射光谱。

不同元素的原子结构是不相同的,因而受激发后所辐射的光波具有不同的波长,也就是有不同的发射光谱。通过对发射光谱的测量和分析,可确定物质的元素成分,这种分析方法称为光谱分析。通过光谱分析,不仅可以定性地分析物质的组成,还可以定量地确定待测物质所含各种元素的多少。发射光谱分析常用摄谱仪进行。

小型棱镜摄谱仪,是以棱镜作为色散系统,观察或拍摄物质的发射光谱。

【实验目的】:

1.了解摄谱仪的结构、原理和使用方法,学习小型摄谱仪的定标方法。

2.观察物质的发射光谱,测定氢原子光谱线的波长,验证原子光谱的规律性,测定氢原子光谱的里德堡常数。

3.学习物理量的比较测量方法。

【实验仪器】:

小型摄谱仪、汞灯及镇流器、氢灯及电源、调压变压器。

【实验原理】:

1.氢原子光谱的规律

1885瑞士物理学家巴尔末发现,氢原子发射的光谱,在可见光区域内,遵循一定的规律,谱线的波长满足巴尔末公式:

(1)

式中,n=3,4,5,组成一个谱线系,称为巴尔末线系。用波数()表示的巴尔末公式为:

n=3,4,5 (2)

式(2)中,称为氢原子光谱的里德堡常数。

用摄谱仪测出巴尔末线系各谱线的波长后,就可由式(2)算出里德堡常数,若与公认值=1.096776相比,在一定误差范围内,就能验证巴尔末公式和氢原子光谱的规律。

2.谱线波长的测量

先用一组已知波长的光谱线做标准,测出它们移动到读数标记位置处时螺旋刻度尺的读数后,以为横坐标,为纵坐标,作~定标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