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曹植的一个问题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5 05:48:30
其实也不算一个问题,
为什么曹植最后没有继承曹操,我们语文老师说
(1)杨修的原因
(2)曹丕使坏
(3)洛神
历史上是怎样呢?传说?《三国演义》?

曹操曾经就立嗣的问题征询过贾诩的意见,贾诩半天也没说话。
曹操问他为什么不回答自己,贾诩说:“我在想袁绍袁本初!”

曹操笑了一笑,就把曹丕认定为继承人。

因为袁绍这个人,把继承人的位子传给了第三个儿子袁尚,结果袁绍死后导致三兄弟不和,被曹操各个击破。

贾诩虽然什么都没说,意思就是说:曹操你如果废长立幼,也会不上袁绍的后尘,因为曹植比曹丕小。

历史上的记载就是这样。

1贾诩说我在想袁本初刘景升
2曹丕善于团结人曹植恃才傲物
3曹操出征时候曹植显得很开心曹丕装得挺伤心
5懒得打字了

帝王家的事不是最有能力就能什么事都能行的~
从嬴政开始就看到了哈~
为什么后来登上皇位的是嬴政的小儿子?
道理一样哈~
最恨生在帝王家呀@~

无论是文学史,还是民间传说上,原因都是曹植才华横溢,恃才放旷,再加上曹丕的栽赃,让曹植最后败于曹丕。

其实这也是有原因:一曹植少时便聪慧绝顶,其父曹操甚是喜爱。但很快,曹植似乎把曹植对他的宠爱当作资本,放荡不羁,得罪了很多人;与此相反,其哥曹丕除了讨好曹操,剥取曹操对植的父爱外,不断规矩自己,拉拢朝中官员,这让他很快便转劣为优。

二是曹丕在曹植的外围进行处理,间接用计除掉植的亲信,并使曹操对植的亲信厌恶,最终导致植被废。从而导致了一个杰出的陈思王,一个才高八斗的文学奇才。幸乎?

对于曹植来说,是不幸的;对于中国文学史,又是幸的。

至于楼主问的问题有些莫明其妙。在《三国演义》及一些裨史中,有杨修恃才导致曹植没继位。然而,裨史是裨史,传说是传说,不足为信;

至于第二个原因:曹丕使坏,这是必然的。熟悉封建宫廷常识的人都知道。

至于《洛神赋》,这是曹植被贬为王时愤然写成的,文中能清楚地看出他的心境,能深刻体会他的感受。与此篇对应的还有很多,如《赠白马王彪》.

总之,没有争宠的失败,就没有文学史上的“曹子建”;没有继位的挫折,就没有惨遭悲凉的“陈思王”;没有悲剧的人生,就没有遒劲清爽的“建安骨”(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