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古代父子名字总重复一个字,是怎么回事?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3 21:58:35
比如《义经》里平清盛的儿子叫平宗盛,丰臣秀吉的儿子叫秀赖

中国人重视辈分,往往利用同样的偏旁或字来标识一个大家族中同辈的男性〔近世也部分兼及女性〕。比如对于至圣先师孔子的后人,从明代开始,他们定的辈字就是:“希言公彦承,宏闻贞尚衍,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建道敦安定,懋修肈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近现代的名人如孔繁森是繁字辈,孔祥熙是祥字辈,孔令辉是令字辈。
  再如朱明王朝创始人朱元璋有二十六个儿子,都用木字旁的字为名,著名的有太子朱标、秦王朱樉,以及后来当了永乐皇帝的朱棣。而朱氏从第三代以后,都起双字名,第一个字代表辈分和主分家,第二个字以五行为偏旁,比如朱标的儿子分别叫朱允炆、朱允熥等,朱棣的儿子分别叫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等。天启皇帝叫朱由校,崇祯皇帝叫朱由检,大家一看就知道他们是亲哥儿俩,错不了的。
  日本人的传统则重视家系的一脉相承,而并不重视辈分,所以他们的名字中往往有个“通字”世代相传。比如镰仓执权北条氏的通字就是“时”,北条时政的儿子名叫宗时、义时、时房,义时的儿子名叫泰时、朝时〔名越朝时,光时的父亲〕、重时、有时、时尚,还有两个叫政村和实泰的,因为某种特殊情况而没有使用通字——同样叫某时或时某的,不一定会是兄弟!
  再举一个例子,足利幕府的开创者是足利尊氏,尊氏生了两个儿子义诠和基氏,其中义诠系继承幕府将军宝座,此后世代就以“义”字为通字,比如三代以下历朝将军就是:义满、义持、义量、义教、义胜、义政、义尚、义稙、义澄、义晴、义辉和义昭。
  在武士阶层中,有所谓“一字拜领”的风俗,即从主家的名字里获得一个字,双方结成一种模拟的亲子关系,以拉近主从间的感情。这种获得主家赏赐“偏讳”之事,在当时是非常光荣的。打个比方说,战国大名武田信虎下赐臣下自己的“虎”字,比如甘利虎泰、饭富虎昌、原虎胤、金丸虎义,等等。再比如,战国大名长尾景虎继承上杉苗字,受上杉家督宪政的偏讳,改名为上杉政虎,后来又受幕府将军足利义辉的偏讳,改名为上杉辉虎。
  一字拜领还分上字拜领和下字拜领两种,所谓上字,就是指的通字,而下字是通字外个人独有的那个字,两者区别很大。一般情况下受赐偏讳,多是下字,上面举的那些例子都是如此,不过也有例外的情况,那就显得更为信任和宠爱。比如上述武田家的通字是“信”,武田信虎的儿子晴信赐爱将马场“信”字,更名为马场信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