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一号使用的长三甲火箭的资料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1 15:22:12

用一枚成熟的火箭发射一颗成熟的卫星,是一种发射成功率较高的搭配,更是一个很明智的选择。可以说在以往多次的太空表演的铺垫下,金牌火箭“长三甲”和东方红三号卫星平台两个成熟的“老搭档”淋漓尽致地上演了一台神奇动人的探月大戏。

担当中国首次探月任务的嫦娥一号卫星采用的是成熟先进的东方红三号卫星公用平台和其他成熟的卫星技术。“东方红三号”这种平台已经成为我国通信卫星公用平台的“主力军”。

根据每次担负不同卫星发射的任务,研制队伍要对火箭进行了适应性技术改进。多次的发射,也使科研人员掌握了“长征三号甲”和东方红三号卫星平台这对“老搭档”的脾气秉性。

时任长征三号甲火箭、长征三号乙火箭总师和总指挥、现任探月工程副总师的龙乐豪院士谈到钟爱的“老伙计”时,更是发自内心的兴奋。他在一个珍藏的笔记本上,清楚地记载下了“长三甲”和“长三乙”每次发射的战绩。他告诉记者,发射嫦娥一号卫星前,长征三号甲火箭有14次成功发射的记录,而至今已经成功发射了10次以东方红三号平台为基础的卫星,从长征三号甲火箭发射记录看没有一次败绩,创下100%成功的记录。

称得上是常胜火箭的“长三甲”成功将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发射成功,在世人面前再一次大显身手。其实,这也是一次对“老搭档”合作结果的全新考验。据龙乐豪院士介绍,“长三甲”十多次的成功发射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科研人员做了许多新的技术改进,这种技术改进属于渐进式的。“长三甲”主要用于发射地球同步轨道有效载荷,同时兼顾低轨道和太阳同步轨道等其他轨道有效载荷的发射,也可进行一箭双星或多星发射。谈到嫦娥一号卫星发射时,龙乐豪院士很认真地说,长征三号甲火箭进行了适应性改进,特别针对提高可靠性,采取了多项冗余设计。按照设计要求,金牌火箭长三甲火箭要把嫦娥一号卫星送至运行轨道的近地点为200公里、远地点为51000公里、运行周期为15.81小时的轨道,为满足卫星的特殊要求和保证卫星精确地进入预定轨道,对成熟的长征三号甲火箭控制系统又增加了单机和线路备份。

■文/《中国航天报》

延伸新闻

中国运载火箭水平在国际上居前列

本报特派记者西昌报道 据中国航天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