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海禁政策和中国近代落后的原因探究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22 10:14:45

提问者在题中所提明清海禁政策我觉得应该分成两方面来谈:即明朝的海禁政策和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清朝曾实行过迁界禁海政策但我认为对中国历史的影响相比其闭关锁国政策来说并不算太大)
明朝的海禁政策及其由来:实际上唐代以前,我国统治阶级的重心都放在北方中原大陆,唐以后统治阶级的政治目光开始触及到南海,进入宋元,是我国海外贸易大发展的时期。我国与周边国家,包括日本的私人海上贸易非常密切。元末,元统治者的腐败引发了全国各地的起义,在各起义军中,朱元璋以标榜自己是中原华夏正统,积聚了众多的汉族谋士,终于把蒙元赶出中原,建立了明王朝。 明王朝建立后,以华夏中原正统自居,不惜一切代价,拒绝承接宋、元以来发展起来的与海外贸易联系,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规定“片板不许下海”。
这种作法实际上拒绝了对海洋文明的接纳,把明帝国紧紧锁在封闭的大陆体系中。 明代的海禁政策是逆历史潮流的,是对中国文明、人类进步的反动。这已经为历史事实所证明的。从明时代开始我国开始落后于西方世界,这与明朝实行的海禁政策有着密切联系
清朝闭关锁国政策及其由来:清朝在收复台湾以前,曾经厉行海禁政策,严禁商民出海贸易,片板不许下海,犯禁者一律处死,货物没收入官。这种海禁政策地实施,主要是为了对付郑成功及其子孙的海上势力,并不是针对外国的。因此,1683年清朝收复台湾后,逐步放宽海禁,准许对外贸易。但是到乾隆前期,针对英国等西方国家贪得无厌的要求,清政府又加强了对外贸易的限制,下令关闭除广州以外的其他通商口岸,并且颁行严格约束外国商人的条例和章程,这样便形成了所谓闭关政策。闭关政策历经乾隆、嘉庆年间,一直延续到道光时鸦片战争前夕。所谓闭关政策,是指清王朝严格限制和禁止对外交往和贸易的政策。主要内容有三:限定一口(广州)通商、严格约束外商活动、限制中国商民出海。
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有三:清朝统治者的短视和无知是“闭关锁国”的直接原因;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较稳定,对外来商品有较强的抵制作用,这是闭关锁国政策的经济根源。三是清朝统治的需要。为防止中外反清势力的联系和西方殖民主义的渗透,清朝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清朝闭关锁国政策虽然在一定时期内对西方殖民者的入侵有一定的自卫作用,但它毕竟是一种消极落后的政策。闭关锁国政策虽然在一定时期内对西方殖民者的入侵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