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着想着,我的心里,好像有一颗种子在生根、发芽……是不是比喻句?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7 18:53:19
全文如下:
在我们学校前面,有一块大约三十步见方的空地,这块空地后来成了我们的小操场。在这个操场东边,有一棵很高大的皂荚树。
好大的皂荚树啊,我们六个小同学手拉着手,才能把它抱住。
好茂盛的皂荚树啊,它向四面伸展的枝叶,差不多可以阴盖住我们整个小操场。
皂荚树的叶片是小小的,有点像槐树的叶子。小小的叶子一串串,一层层,长得密密麻麻,结成了一项巨大的绿色的帐篷。
春天,下小雨啦。皂荚树为我们遮挡着,雨滴就不会很快掉下来。我们就能够像平常一样,在操场上做体操,做游戏。
夏天,暴烈的太阳当头照。有了皂荚树的遮挡,烈日就只能投下星星点点的光斑。我们活动在操场上,觉得格外凉爽。
秋天,皂荚树上许许多多的皂荚儿成熟了,那样子,就像常见的大扁豆。高年级的同学爬上树去,用带钩子的小竹竿把皂荚儿构下来。小同学呢,把它们捡进筐子里,交给老师。
每天,老师用皂荚熬了水,盛在脸盆里。上完课,我们的手上沾了些墨水,用皂荚水一洗,就又白白净净了。劳动过后,我们的手上、胳膊上满是土,满是泥,用皂荚水一洗,就又清清爽爽了。
冬天,皂英树落叶了。枯黄的小叶子,打着旋儿,不断地飘落,在地上铺了一层又一层。这时候,我们就把树叶扫到一起,堆放在墙脚下。
记得有一天,天气很冷,同学们欢叫着点燃了一堆树叶。轻烟袅袅,
褐红色的火苗升了起来。飘舞的轻烟和跳动着的火苗,映在我们的笑眼里,引起了我的沉思:“皂荚树啊皂荚树,你曾经自己淋着,给我们挡雨;你曾经自己晒着,给我们遮阳;现在你又燃烧着自己,给我们温暖。皂荚树啊,你给了我们多少快乐,多少启迪。”想着想着,我的心里,好像有一颗种子在生根、发芽……
请问一下:最后一句话是不是比喻句?为什么?盼高人详细指点
另引资料如下:
明 喻

本体、喻词和喻体同时出现。

常用的喻词有:像、好像、好似、如、有如、如同、彷佛等。

例子:他 动也不动,彷如 石像。

(本体) (喻词)(喻体)

隐 喻 〔暗 喻〕

本体、喻体同时出现,但用「是」、「成」、「成为」、「变

是个暗喻句,没有本体,只有喻体和喻词的比喻句叫暗喻,也是比喻的一种!

shi de 你猪啊 暗比喻还需要明告诉你吗?我们学过 绝对是 第一段已经说明结成了一项巨大的绿色的帐篷。
难道是夸张?除非你没脑子 用完排除法之后 就剩下比喻了

暗喻 它没有本体

其实这并不是明的可以让你看出这是比喻句,这只是暗喻

不是,因为它没有把什么比作什么!

是比喻句。暗喻。
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打比方的事物)。
比喻是一种常用修辞手法。比喻句,通俗地说,就是为了让读者更明白你要说的意思,把一个很平常的东西说得不一样一点,另类一点,就是把不是的东西比做是的。用另类而形象的句子来打一比方,这样的句子就是比喻句,一般有本体,喻体和比喻词组成,又有明喻、暗喻、隐喻之分。

比喻句作用
1)比喻说理浅显易懂,使人容易接受。

2)比喻能把一些不好想象的东西具体地说出,借其他类似事物加以说明,令人更加清楚明白。

3)比喻状物能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深刻的印象。

4)起到修饰文章的作用。

5)使事物形象,生动,突出特点,渲染氛围,侧面烘托。

比喻句形式
比喻就是通常说的打比方,即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一个事物或情境来比方另一个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手法。比喻使人容易理解,能变抽象为具体,深奥为浅显,还能使人产生联想和想象。比喻句常有比喻词,如“像······似的”“像······一样”“好比”“是”“变成”“仿佛”“真象”·····等

比喻句分类
1)明喻:露似珍珠月似弓。

2)暗喻:阳光下盛开的百合花就是您的笑容。

3)借喻:两只小虫都淹没在老松树下黄色的泪珠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