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一块玻璃切成两半,再把它拼凑在一起,为什么没办法恢复原状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18 02:56:13
用分子原子解释

原子间的引力在院子距离拉大到一定距离后就会失去作用,想连接就要克服原子斥力

分子力是短程力,当r>10e-9米时,分子力就可以忽略不计了;
而且分子力包括引力和斥力,引力和斥力总是同时存在的;
1.当r>10e-10米时,引力和斥力都减小,但是斥力减小的快,所以对外表现为引力;
2.当r=10e-10米时,引力和斥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对外表现为分子力是0;
3.当r<10e-10米时,引力和斥力都增大,但是斥力增加的快,所以对外表现为斥力。

分子间作用力实际上是一种电性的吸引力,从这个意义上讲,分子间作用力可以分为以下三种力:

(1)取向力:发生在极性分子与极性分子之间。由于极性分子的电性分布不均匀,一端带正电,一端带负电,形成偶极。因此,当两个极性分子相互接近时,由于它们偶极的同极相斥,异极相吸,二个分子必将发生相对转动。这种偶极子的相互转动,就使偶极子的相反的极相对,叫做“取向”。这种由于极性分子的取向而产生的分子间的作用力,叫做取向力。

(2)诱导力:发生在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之间以及极性分子之间。在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间,由于极性分子的影响,会使非极性分子的电子云与原子核发生相对位移,产生诱导偶极,与原极性分子的固有偶极相互吸引,这种诱导偶极间产生的作用力叫诱导力。同样地极性分子间既具有取向力,又具有诱导力。

(3)色散力:当非极性分子相互接近时,由于每个分子的电子不断运动和原子核的不断振动,经常发生电子云和原子核之间的瞬时相对位移,产生瞬时偶极。而这种瞬时偶极又会诱导邻近分子也产生和它相吸引的瞬时偶极。由于瞬时偶极间的不断重复作用,使得分子间始终存在着引力,因其计算公式与光色散公式相似而称为色散力。

分子间有斥力

分子间有斥力,原子间的引力在院子距离拉大到一定距离后就会失去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