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书中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13 07:22:06
列举一个傅雷对儿子教育严格的故事(教材上的除外)

傅雷是出了名的严父,傅聪与弟弟傅敏小时候都很“怕”父亲。傅聪小时候顽皮,一边练琴一边偷看《水浒传》。总是被父亲发现,虎着脸一声大吼,盛怒训斥。傅聪曾经对父母的好友杨绛诉说,“爸爸打我真痛啊!”。而傅雷自己,在生命的最后几年,向小儿子傅敏回忆往事的时候,也内疚地说:“你和你哥没有欢乐的童年。我对你们太严了。”

严厉,来自于傅雷的严谨,由对自己的严谨发展为对儿子们要求的严格。傅雷希望儿子有高尚的情操和人格,他教育儿子:“做人,才做艺术家,才做音乐家,才做钢琴家。”父亲的严厉换来的是儿子的出色, 傅雷夫妇一生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培养的两个孩子:傅聪——著名钢琴大师、傅敏——英语特级教师,是他们教育思想的成功体现。作为钢琴家的傅聪也秉承了父亲的人格和艺术品质,恪守着自己做人和音乐的原则。
儿子无疑是傅雷这一生最精彩的作品,然而最令作为父亲的傅雷感到骄傲和幸福的,并不仅仅是儿子的出色,而在于儿子与他之间的感情。

1954年,傅聪赴波兰留学,两年后回家住了一个半月,那一个半月的时间,让这对父子体会到了亲情的珍贵。傅雷在信中对儿子说:“真的,你那次在家一个半月,是我们一生最愉快的时期,这幸福不知应当向谁感谢。我高兴的是我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了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比的?尽管将来你我之间离多聚少,但我精神上至少是温暖的、不孤独的。我从你身上得到的教训恐怕不比你从我得到的少,尤其是近三年来,你不知使我对人生多生了几许深刻的体验,我从与你相处的过程中学得了忍耐,学到了说话的技巧,学到了把感情升华。”

从儿子害怕的严父,变成儿子的“朋友”,父子亲情的这次跨越,恐怕要得益于傅聪1954年赴波兰留学到1956年回国之间的父子通信,这段时间的书信使这对父子完成了从感情到思想的全部沟通。父子间感情的心门在文字间打开,通过真诚的情感倾诉、殷切的嘱咐,父子俩的心灵终于在鸿雁往来中靠得更近,父亲也不再“可怕”,而是可敬、可亲。傅聪再度出国后,家书往来仍然在继续,在书信之间父子俩共同感受着珍贵的亲情,感受着人生和艺术的心灵共鸣。

《傅雷家书》收录的书信,集中于1954年1月到1966年8月,在这12年的鸿雁往来中,这个家庭经历了最动荡的传奇。傅